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经营者义务 > 三包责任 > 鞋子开胶属于三包范围吗

鞋子开胶属于三包范围吗

时间:2024-04-16 浏览:15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9593
我们知道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产品质量有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这是比较担心的问题,但是产品一般有三包,那么,鞋子开胶属于三包范围吗吗?关于这个问题,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鞋子开胶是否属于三包范围?

根据国家鞋类三包规定,鞋子开胶属于质量问题,因此可以纳入三包范围。

国家鞋类三包规定

根据国家鞋类三包规定,鞋类商品的三包有效期根据价格不同而有所不同。价格在50元以上100元以下(含50元)的鞋类商品,三包有效期为30天;价格在100元以上(含100元)的鞋类商品,三包有效期为90天。三包有效期从开具发票(包括有效凭证)之日起计算。在三包有效期内,消费者凭发票或三包凭证,经营者应予以退货、更换或修理。皮面鞋自售出之日起保修期为3个月,革鞋、布面鞋、漆皮鞋自售出之日起保修期为1个月。

鞋类商品的质量问题

根据国家鞋类三包规定,以下情况属于鞋类商品的质量问题,经营者应承担退货、更换、修理的三包责任:

  1. 严重脱胶(侧帮缝线除外)、裂浆、裂面、裂绑、裂底、断跟、泛硝、表皮脱落、塌芯、钉头突出、网面破裂(如旅游鞋)等质量问题;
  2. 经消费者协会认定有其他质量问题;
  3. 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情形。

鞋类商品的退货、更换、修理

根据国家鞋类三包规定,鞋类商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内出现上述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更换或修理。退货时,销售者应当按发票价格一次性退清货款。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如果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消费者有权依照国家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等。如果没有国家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消费者可以在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如果在7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如果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根据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时,经营者应当承担必要的运输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通过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的,消费者有权在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是,定作商品、鲜活易腐商品、在线下载或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以及交付的报纸、期刊除外。对于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保持完好。经营者应当在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7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除非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相关网购争议处理规定,商品与图片不符可以退货

    网购争议处理规定的相关内容,包括商品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如实描述、质量保证、三包规定、闲置商品的描述以及虚拟物品的交付等。同时,规定了商品与图片不符的情况下,买家有权提出退货申请。收货人在签收商品时应当进行验收,如果商品与网上描述不符,可以选择不签收。

  • 过三包期还保吗

    商品三包期后的保修政策。根据相关规定,生产者在商品三包期内必须履行修理、更换、退货的责任,并明确三包方式、提供修理技术资料和配件、处理消费者查询等。对于家用汽车产品,其包修期限和三包有效期限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若超过三包期,生产者仍应保证在停产后一定时

  • 退货后发票的税点由谁来承担

    退货后发票的税点承担问题以及处理退货发票的具体方法。根据相关法规和实际情况,销售方应将货款和增值税全部退还给购买方,并作废或开具红字发票。双方也可以约定或协商决定税点承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个人消费者和企业可能面临发票丢失或做账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 消费者退换货的法律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消费者退换货的法律规定。其中规定了消费者在网络等购买方式下的七天无理由退货权利及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范围。同时,对于退回商品的完好标准和再次销售的要求也进行了说明。此外,还涉及产品质量问题的责任与赔偿,包括销售者的责任和向

  • 国家的三包范围及适用规定
  • 半年鞋的三包规定
  • 什么样的固定电话商品不实行三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