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的规定,单位犯罪在大多数情况下采取两罚制。在这种制度下,对单位本身判处罚金,罚金数额没有限制。
而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则是判处刑罚,其中主要是自由刑。对于个人的自由刑,有以下两种情况:
1.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与个人犯罪相同的刑罚。例如,《刑法》第220条规定,单位犯某些罪行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且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2. 在少数情况下,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低于个人犯罪的刑罚。例如,个人犯受贿罪最重可以判处死刑,但根据《刑法》第387条规定,单位犯受贿罪的情况下,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的刑罚要轻于个人犯受贿罪的情况。
在某些情况下,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的单罚制,即只对自然人进行处罚,而不对单位进行处罚。例如,《刑法》第396条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只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而不对单位进行处罚。
《刑法》
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犯罪集团的构成条件及特点。犯罪集团至少由三人组成,具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犯罪目的性。成员基于共同犯罪目的而结合,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危险性严重,是刑法打击的重点。文章还强调了刑法对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的定义,以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并鼓励进行法律咨询。
单位犯罪的界定和特征,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单位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公司、企业等组织,具有法定性、整体意志和整体利益的特征。对于单位犯罪,单位需承担刑事责任,通常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犯罪主体的定义及分类,包括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自然人主体需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某些犯罪还要求有特殊身份。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不同阶段的责任划分,体现了对青少年犯罪以教育为主的精神。单位主体则是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组织机构。
成立公司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文章指出,如果公司依法成立且犯罪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单位犯罪,则构成单位犯罪。但如果公司是为了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而设立或将其犯罪行为作为核心业务活动之一,应认定为个人犯罪。此外,尚未成立公司的股份协议在设立过程中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