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主体:境内外的机构、组织或个人。
2、资助恐怖活动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3、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4、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5、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
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主体都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7、走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包括单位犯罪的定义、刑罚以及法人代表在企业犯罪中的责任。同时,针对偷税行为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和法人代表在偷税犯罪中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不同情况下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况。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主体要件要求二人以上,包括多个自然人、单位以及自然人与单位的共同犯罪。客观要件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包括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以及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等。主观要件则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从轻情节的认定、犯罪构成等。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等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等单位的管理制度及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收受财物。对于犯罪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