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物是指债务已到期,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法扣留并占有的债务人财产。
留置物的范围包括主物、从物、孳息以及留置物的代位物和添附物。
留置物的主物是指债权人依合同约定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该动产可以是债务人享有完全处分权的动产,也可以是债权人并不知情的债务人无权处分的动产。
留置物的从物是指附属于主物的附属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情况下,留置权的效力也及于留置物的从物。但是,从物未随留置物一同移交给留置权人占有的情况下,留置权的效力不及于从物。也就是说,从物必须也在债权人的占有之下时,才能成为留置权效力所及的范围。如果从物仍为债务人占有,或者已转让给他人,留置权的效力均不及于此。但是,如果双方约定从物不属于担保物的范围,或者主物和从物可以分离,并且主物的价值足以担保全部债权,留置权的效力也不能及于从物。
孳息包括法定孳息和天然孳息。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留置权的效力及于留置物的孳息。债权人可以收取孳息,并优先受偿。
留置权的效力也及于留置物的代位物。债权人可以以留置物的代位物或代替物优先受偿。
如果留置物与其他动产添附,且添附物的所有权由留置物的所有人取得,留置权的效力应及于添附物。如果添附的结果使得留置物的所有权人与添附物的所有权人共有添附物,留置权的效力仅及于添附物依留置物的价值计算的应有部分。
担保法规定的五种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这些担保方式是为了保障债务的履行,确保债权人的权益。抵押和质押是常见的担保方式,涉及将财产作为债务担保。保证涉及第三方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提供保证。留置和定金也是担保方式之一。此外,文章还提及了
担保合同的性质,包括其作为从属关系的附属物特点。文章介绍了担保合同的分类和内容,包括债权担保、保证合同、抵押合同和质押合同等。担保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合同的履行,并且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有选择是否设立担保的权利。
保证人的定义、种类以及担保方式。保证人是在某项事务中承担保证责任的人,包括债务担保中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是保证人的两种担保方式。但在特定情形下,保证人无需承担担保责任,如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欺骗等。国家机关等一般不得作为保证
担保合同中的法律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其中包括保证合同的范围和订立形式以及担保方式和应注意的主要内容等,详细介绍了保证合同的各种方式和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摘要的主旨是确保当事人在签订担保合同时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问题,以保护自身权益并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