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担保法规 > 质权人的孳息收取权概念

质权人的孳息收取权概念

时间:2023-10-16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253
孳息收取,估计很多普通人都不懂这个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感觉没怎么接触,真的吗?质权人的孳息收取权概念是什么?《担保法》里面有没有相关的规定?现在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质权人的孳息收取权概念

质权人的孳息收取权是指质权人有权进行收取孳息的权利。

《中华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十八条规定

《中华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十八条规定,质权人有权收取质物所生的孳息。如果质押合同另有约定,则按照约定执行。无论如何,质权人收取孳息的费用应当首先充抵。

【解释】本条是关于质权人孳息收取权的规定。

根据本条的规定,除合同另有约定外,质权人有权收取质押财产所产生的孳息,质权的效力及于孳息。

(一)质权人孳息收取权的依据

关于质权的效力是否当然及于孳息,各国立法并不相同。质权有占有质权与收益质权之分:占有质权是质权人仅有占有质物而无使用收益的权利的质权;收益质权是质权人对质物占有并有使用收益的质权。我国质权并未对此进行划分。较有共识的意见是,由于质权人占有质物,因此由其收取质物所产生的孳息最为简便可行;同时,收取的孳息用于清偿债务,对于出质人也无损害。

根据本条的规定,质权人能否收取孳息有两种情况:一是,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质权人无权收取质物所产生的孳息,则质权人不能收取质物孳息作为债权的担保;二是,如果当事人对质权人能否收取孳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质权人有权依照本条的规定收取质物所产生的孳息。

(二)孳息的种类

质物所产生的孳息包括自然孳息和法定孳息。质物所产生的自然孳息是指质物因自然原因由自身分离出来的利益,例如树结的果实、母畜生的幼畜;法定孳息指依照法律规定由质物所产生的利益,例如根据合同产生的租金、利息。

质权人依法收取孳息时,并不当然取得所有权,而是取得孳息的质权,孳息成为质权的标的。如果孳息是金钱,质权人可以直接用于清偿;如果孳息是物,可以由质权人与出质人协议以该孳息折价或者拍卖、变卖,以所得价款优先受偿。

(三)孳息的充抵顺序

依法收取的孳息首先应当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然后充抵主债权的利息和主债权。例如,以母牛作为质物的,如果母牛产仔,债务清偿期届满,债务人没有清偿债务,那么当事人可以将牛仔折价或者拍卖、变卖,所得价款先充抵牛仔接生费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担保方式

    担保法规定的五种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这些担保方式是为了保障债务的履行,确保债权人的权益。抵押和质押是常见的担保方式,涉及将财产作为债务担保。保证涉及第三方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提供保证。留置和定金也是担保方式之一。此外,文章还提及了

  • 担保合同的性质

    担保合同的性质,包括其作为从属关系的附属物特点。文章介绍了担保合同的分类和内容,包括债权担保、保证合同、抵押合同和质押合同等。担保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合同的履行,并且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有选择是否设立担保的权利。

  • 保证人的定义和种类

    保证人的定义、种类以及担保方式。保证人是在某项事务中承担保证责任的人,包括债务担保中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是保证人的两种担保方式。但在特定情形下,保证人无需承担担保责任,如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欺骗等。国家机关等一般不得作为保证

  • 担保合同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担保合同中的法律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其中包括保证合同的范围和订立形式以及担保方式和应注意的主要内容等,详细介绍了保证合同的各种方式和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摘要的主旨是确保当事人在签订担保合同时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问题,以保护自身权益并降低风险。

  • 合同债权质押的法律效力是怎样的
  • 合同债权质押制度具有哪些法律效应
  • 已交付质物,未签质押合同的效力如何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