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法是如何规定保证人追偿权的
时间:2025-01-28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生活中经常有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对于如何进行追偿存在疑问,在担保法中对此疑问有明确的法律。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解释。
担保法规定的保证人追偿权
保保法第31条
根据保保法第31条的规定,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担保法解释第20条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20条的规定,连带共同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时未履行债务,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当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不能向债务人追偿的部分,应由各连带保证人按照他们内部约定的比例进行分担。如果没有约定,则应平均分担。
担保法解释第21条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21条的规定,按份共同保证的保证人在履行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可以行使对债务人的追偿权,其追偿权的范围应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来确定。
担保法解释第42条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42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法院判决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或者赔偿责任,判决书的主文中应明确保证人享有担保法第31条规定的追偿权。如果判决书中未明确追偿权,保证人只能根据承担责任的事实另行提起诉讼。
保证人的追偿权诉讼时效
保证人对债务人行使追偿权的诉讼时效从保证人承担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
担保法解释第43条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43条的规定,保证人在自行履行保证责任时,如果其实际清偿额超出主债权范围,保证人只能在主债权范围内行使对债务人的追偿权。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债权人收债的合法途径
债权人收债的合法途径和债权收取的必备条件。合法途径包括强制执行公证法、优先受偿权法、保证人优先追偿权法和代位追偿法。债权收取需要证明债务关系存在的凭证、债务人的明确资料和债务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清单,同时债权人需注意诉讼时效规定。文章提供了多种合法有效的
-
审理共同保证纠纷需注意的问题
审理共同保证纠纷时法官应注意的问题。包括按份保证与连带保证的区别,共同保证人的连带责任,以及共同保证人的追偿权。审理中需查明保证人是否承担保证责任、主债务是否消灭及保证人是否存在过失。共同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和其它共同保证人追偿。
-
如何判定欺诈担保
新《民法典》下欺诈担保的判定及相关法律规定。新的司法解释取代旧《担保法》及其相关解释,解决了冲突条款问题。欺诈担保定义为债务人与债权人串通欺骗担保人提供保证的行为。保证人在特定情形下免责,并享有追偿权和参与破产财产分配的权利。
-
债权的收取条件
债权的收取条件和方法。债权收取需满足债务凭证、债务人资料及可供执行的财产清单等条件。债权人可采取强制执行公证法、优先受偿权法、保证人优先追偿权法和代位追偿法等方法收债。同时,需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我国一般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两年。
-
抵押人追偿权的限制
-
最高人民法院保证人追偿权的规定
-
担保人的追偿权如何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