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朱全华,男,40岁。
被告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营口支公司。
原告于1997年5月5日以其未婚妻韩某为被保险人,向被告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营口支公司投保人寿险。经审核后,被告同意承包并签发了保险单。保险单中明确写明投保人(原告)与被保险人(韩某)的关系为配偶。主险为平安长寿,保险金额为20万元,保险费14960元,保险期为1997年5月5日中午12时至终身。附险为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金额一万元,保险费30元,保险期为1997年5月5日至1998年5月5日止。缴费形式为年缴。保险合同第三条约定,投保人交费满两年且保险期限已满两年者,投保人可以申请退保,本公司应按规定及时给付退保金。
韩某作为被保险人亦在保险合同上签字。在订立保险合同时,被告未将《营销险种两年内返险比例表》及《平安长寿保险计算说明》告知原告。
1998年5月间,原告与韩某解除恋爱关系后,向被告提出解除保险合同并返还保险费的请求。双方因返保中应扣除手续费的比例问题产生纠纷。
西市区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认为,原、被告签订的人寿保险合同中,因韩某在保险合同中签字,故应视为经韩某同意以其为被保险人,故原告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合同签订后,原、被告双方履行了各自相关义务,故该保险合同有效成立。然而,该合同中的第三条与《保险法》相悖,属无效条款,对原告无约束力。原告在投保未满两年期限内向被告申请退保符合法律规定,被告依法应在扣除手续费后给原告退还保险费。
被告在诉讼中提供的《比例表》及《说明书》未在签订合同时向原告提供,不属合同内容,不产生合同效力,故手续费只能依本案事实酌情计算。鉴于合同中附加保险责任期限已届满,故已付保险费不予返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第五十二条和第六十八条之规定,该院于1998年10月18日做出如下判决: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法定可以解除合同的多种情形。包括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谎称或制造保险事故、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实、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后未按期申请复效、保险标的转让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违反维护保险标的安全的义务、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以及保险标的发生部分损
保险代理人和投保人在保险合同中的权利与义务。保险代理人不能随时终止保险合同,而投保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解除合同。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需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否则保险人可能解除合同。同时,保险人在签发保险单时会做出一些约定,如未交清保费则不承担保险责任。此
保险合同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包括保险合同的双务性质、射幸性质、标准附合性质和要式性质等法律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保险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经济交换和法律关系的双重属性。文章还对保险合同的形式和订立方式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