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触犯玩忽职守罪的,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具体情形包括:
(1) 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重伤,或者9人以上轻伤,或者2人重伤、3人轻伤以上,或者1人重伤、6人轻伤以上;
(2) 造成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
(3)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4) 其他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
2、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情形包括:
(1) 造成伤亡达到上述情形3倍以上;
(2) 造成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
(3) 造成上述损失后果后,不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致使损失后果持续、扩大或者抢救工作延误;
(4) 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
(5) 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
1、客体要件
玩忽职守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严重不负责、不遵纪守法,违反规章制度,玩忽职守,不履行应尽的职责义务,导致国家机关的某项具体工作受到破坏,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玩忽职守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公共财产或公民的人身及其财产。
2、客观要件
玩忽职守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义务,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1) 必须存在违反国家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玩忽职守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2) 必须具备因玩忽职守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
重大损失指的是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重大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损失。物质性损失一般指人身伤亡和公私财物的重大损失,是确认玩忽职守犯罪行为的重要依据;非物质性损失指严重损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声誉等。
(3) 玩忽职守行为与造成的重大损失结果之间必须具备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这是确定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玩忽职守行为与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有领导者的责任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过失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的,是指玩忽职守行为与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必然因果联系的行为;否则,一般不构成玩忽职守罪,而是属于一般工作上的错误问题,应由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3、主体要件
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指的是国家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和各级司法机关;因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指的是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中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4、主观要件
玩忽职守罪在主观方面构成过失,而故意不构成该罪。也就是说,行为人对于其行为所造成的重大损失结果,在主观上并非出于故意,而是由于过失造成的。
隐瞒、谎报军情罪的认定。该罪侵犯的是军情报告秩序,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隐瞒、谎报军情的行为会对作战造成危害,涉及故意掩盖真实军事情况或报告不真实情况的行为。犯罪主体主要是担负报告军事情况任务的特定人员。
定罪免刑在刑法理论中的适用条件,特别是在玩忽职守罪中的应用。犯罪情节的界定上,主要存在实质标准说、形式标准说和综合标准说三种判断标准,其中以法定刑为标准的形式标准说具有较大的合理性和操作性。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玩忽职守罪的定义和刑罚。
关于投降罪和战时临阵脱逃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投降罪指的是军人在战场上因畏惧战斗而投降敌人的行为,将受到刑法严厉处罚,最高可判死刑。而战时临阵脱逃罪则是指军人在战场上临阵脱逃的行为,其处罚程度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
违令作战消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害的是军人参战秩序,表现为行为人违抗命令、临阵畏缩、作战消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其主体为指挥人员,主观要件则是直接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