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规定,军人在战时违抗命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构成违抗命令罪。构成该罪的条件如下:
1. 行为人具有在战时违抗命令的行为。
军人服从命令是其天职,只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才能保证统一行动、确保战斗胜利。在战时,故意违背上级命令、错误执行或拒不执行命令的行为,往往会给作战造成危害。因此,在战时违抗命令的行为是构成该罪的条件之一。
2. 违抗命令对作战造成实际危害。
行为人的违抗命令必须对作战行动造成实际危害,即导致作战遭受损失或影响作战效果。
3. 行为人故意违抗命令。
若行为人非故意违抗命令,而是因未及时接到命令或对命令产生误解而未正确执行,不能构成该罪。
对于战时违抗命令,造成作战危害的情况,量刑标准如下:
1. 造成作战、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2. 造成作战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实际情况,法院会综合考虑罪行的严重程度、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量刑决定。
拒不救援友邻部队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行侵害的是战场上的友邻关系,表现为在战场上明知友邻部队处境危急请求救援,能救援而不救援,导致友邻部队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为指挥人员,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多种动机。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的刑罚和相关法律规定。犯此罪的人员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文章详细阐述了构成该罪的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该罪侵犯的是正当行使指挥权的秩序,表现为滥用职权并造成严重后果。犯罪主体是军队中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及认定。主体为参加作战的军人,客体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行为包括在部队中公开或私下故意制造、散布谎言,蛊惑官兵,造成部队情绪恐慌、士气不振。责任形式是故意。在认定上,需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及与谎报军情罪、假传军令罪、战时造谣扰
军事秘密的范围,包括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规划、军事部署和行动、战备演习和军事训练等。还包括军事情报、组织编制和任务实力、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等。此外,国防动员计划、政治工作中不宜公开的事项、国防费分配和使用、军事物资筹措等也是军事秘密的一部分。军事设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