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三类刑事案件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包括:(1)危害国家安全案件;(2)恐怖活动案件;(3)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除非考题明确指出“本案是具有全国或者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质的重大刑事案件”,其他案件一律归属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级别管辖的变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3条的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而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
需要注意的是,刑事诉讼中的管辖权转移只能由下级法院向上级法院转移,而不能由上级法院向下级法院转移。与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权转移有所不同。在民事诉讼中,上级人民法院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也可以将自己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由下级人民法院审判。而在刑事诉讼中,只能由下级向上转移。
3、就高不就低原则
对于一人犯数罪、共同犯罪和其他需要并案审理的案件,只要其中一人或者一罪属于上级人民法院管辖,全案则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
1、地区管辖的一般原则
刑事诉讼中地区管辖的一般原则是以犯罪地为主,被告人居住地为辅。犯罪地指的是犯罪行为发生地,包括犯罪预备地、犯罪行为实施地、犯罪结果地以及销赃地等。被告人居住地包括户籍所在地和居所地。
2、管辖权的变通
对于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有权审判。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案件移送至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主要犯罪地包括:一人在不同地区犯一个罪的犯罪行为实施地;一人在不同地区犯同一种罪的主要犯罪行为实施地;一人在不同地区犯数罪的最严重犯罪行为实施地;在共同犯罪中,主犯的犯罪行为实施地。
3、指定管辖
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如果两个以上同级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应在审限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由争议的人民法院逐级报请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对于在“飞地”内犯罪的案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辖方式:
1、能够“飞”回来的情况
对于中国领域外的中国船舶内的犯罪案件,由犯罪发生后该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国口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对于中国领域外的中国航空器内的犯罪案件,由犯罪发生后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对于在国际列车上发生的刑事案件,根据中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有关管辖协定执行。如果没有协定,由犯罪发生后列车最初停靠的中国车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的铁路运输法院管辖。
2、不能“飞”回来的情况
对于中国公民在驻外的中国使领馆内的犯罪案件,由该公民主管单位所在地或者其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如果对立案管辖有争议,可以咨询刑事律师。以上是关于刑事诉讼法中立案管辖权的规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关于刑事诉讼法立案管辖权或其他法律问题的疑问,可以咨询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
刑事诉讼中的案件分类和管辖问题。指出了不适合由法院受理的自诉案件存在的问题,包括调查取证困难、难以保护国家利益等。同时,讨论了公安机关、法院和检察院之间在案件管辖上的矛盾,原因是分工不明确和案件的复杂性。实际操作中,存在职能管辖错误的现象。
法律咨询中关于管辖权冲突的主要表现。包括公安机关与审判、检察机关在案件各个环节上的地域管辖冲突,同一机关内部地域管辖的冲突以及级别管辖上的混乱情况。此外,文章还涉及了与刑事诉讼法相关的扣押物品和文件的法律规定。
(一)刑事申诉的主体。依照刑事诉讼法第203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都享有申诉权,可作为申诉人。(二)受理申诉的机关,是依法享有管辖权的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管辖,是指司法机关受理刑事申诉的分工制度。同样,申诉人依法向人民检察院提出
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必要时,可以移送被告人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刑事诉讼中的地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按照各自的辖区在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分工。犯罪地在几个人民法院辖区内的,这几个人民法院对该案件都有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