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证是指以自身客观存在的形态来反映案件情况的证据,对证明案件事实起到重要作用。在审查判断物证时,应首先对其来源进行调查,并通过鉴定、辩认等方法进行审查。只有来源可靠,并与案件有内在联系的物品痕迹,才能成为定案的依据。
证人证言是广泛使用的诉讼证据,但是证人容易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证言亦有真有假和虚假的成份。在审查判断证人证言时,应考虑证人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看是否出于不良动机或受其他影响,使提供的证言失实。
鉴定结论对某些案件会发挥重要的证明作用,直接影响到对犯罪嫌疑人的定罪处罚。在审查判断鉴定材料时,应考虑鉴定人是否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资格,鉴定结论是否准确可信。
对各个间接证据逐一审查判断属实,并不等于就证明了整个案件的真实情况,还应把全部的间接证据联系起来,结合案情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时应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言词证据是指陈述人对其所感知的案件事实的复述,能够全面地证明案件事实。然而,言词证据容易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失实的情况。因此,在收集言词证据时,必须慎重对待,不可轻易相信。
实物证据是无法与人相互交流的“哑巴证据”,它一般只能反映案件事实的一个片断、一个侧面、一个环节、一个场景等。在对实物证据的运用中,应注意揭示实物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并将实物证据与言词证据结合起来使用。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处理尸检报告的方式。规定中明确了公安机关可以进行尸体解剖以确定死因,并通知家属到场或记录无法通知的情况。对于查明死因且无需继续保存尸体的,公安机关通知家属领回或经批准及时处理。对于没有异议的尸检报告,公安机关认为无需保留尸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限。非法证据指侵犯公民权利,违反法定程序,影响证据可采性的证据。瑕疵证据是在取证过程中存在轻微违规但可进行补正或合理解释的证据。两者判断标准包括侵犯公民权利的程度、违反法定程序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据可采性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关于
一起案件中的证据有很多,所谓间接证据,就是指本身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而需要同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具有依赖性、关联性,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方法是推断,同时间接证据具有排他性。对刑事诉讼中的间接证据的审查判
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不过,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