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雇佣童工的单位或个人应承担以下责任:
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违法使用童工的单位或个人立即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童工被送回原居住地的费用由使用童工的单位或个人承担。
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以下单位或个人进行行政处罚:
对于使用童工的单位,处罚将更加严厉。
劳动行政部门有权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企事业单位及个体户使用童工屡教不改、情节严重者的营业执照。同时,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领取个体营业执照的单位也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违法使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对在被送回原居住地之前患病或者伤残的童工应负责治疗,并承担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和生活费用。经劳动鉴定后,根据童工的伤残程度发给童工本人致残抚恤费。如果童工死亡,应发给童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丧葬补助费,并给予经济赔偿。对于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劳动行政部门将给予行政处罚,如果构成犯罪,将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拐骗童工、虐待童工、强令童工冒险作业造成伤亡事故,以及对童工人身健康造成其他伤害的单位或个人,如果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受到公安机关的治安处罚。如果构成犯罪,将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尽管禁止招用童工,但对童工的合法权益仍然受到保护。
根据目前法律规定,非法招用童工的用人单位除了可能受到劳动行政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外,对于因使用童工造成伤残或死亡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向童工或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包括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或童工在治疗期间的费用和一次性赔偿金。赔偿金数额应根据伤残情况确定,标准为用人单位所在地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1至16倍。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一次性赔偿金,伤残童工或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并要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该单位限期改正。如果伤残童工或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与用人单位就赔偿数额发生争议,可以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
如果使用童工的单位不愿意赔偿,童工的监护人可以先申请对童工的劳动能力鉴定。在劳动能力鉴定确定后,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一次性赔偿。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可以通过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或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的途径解决。
中国关于童工的年龄界定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法律,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并且禁止各类单位招用童工。但在文艺、体育等特殊领域,若获得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可以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和运动员。此外,学校、培训机构可组织未成年人进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和程序。包括从宽处理、不适用死刑、教育感化挽救、分案处理、保障诉讼权利、全面调查以及迅速简约等原则。这些原则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实现教育和改造的目的,促进其健康成长。
中国对未成年工与童工的定义及法律规定。童工指未满16周岁的少年和儿童参与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法律严格禁止企业雇佣童工。未成年工指年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组织和个人在招收时需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能安排从事过重、有毒有害或危险作业。两者主要区别
消费维权官司的诉讼时效及确定被告的原则,包括产品损害、服务损害等不同类型的纠纷中的诉讼时效。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注意保存相关证据,以便维权。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以及赔偿损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