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雇佣童工的单位或个人应承担以下责任:
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违法使用童工的单位或个人立即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童工被送回原居住地的费用由使用童工的单位或个人承担。
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以下单位或个人进行行政处罚:
对于使用童工的单位,处罚将更加严厉。
劳动行政部门有权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企事业单位及个体户使用童工屡教不改、情节严重者的营业执照。同时,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领取个体营业执照的单位也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违法使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对在被送回原居住地之前患病或者伤残的童工应负责治疗,并承担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和生活费用。经劳动鉴定后,根据童工的伤残程度发给童工本人致残抚恤费。如果童工死亡,应发给童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丧葬补助费,并给予经济赔偿。对于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劳动行政部门将给予行政处罚,如果构成犯罪,将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拐骗童工、虐待童工、强令童工冒险作业造成伤亡事故,以及对童工人身健康造成其他伤害的单位或个人,如果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受到公安机关的治安处罚。如果构成犯罪,将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尽管禁止招用童工,但对童工的合法权益仍然受到保护。
根据目前法律规定,非法招用童工的用人单位除了可能受到劳动行政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外,对于因使用童工造成伤残或死亡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向童工或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包括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或童工在治疗期间的费用和一次性赔偿金。赔偿金数额应根据伤残情况确定,标准为用人单位所在地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1至16倍。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一次性赔偿金,伤残童工或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并要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该单位限期改正。如果伤残童工或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与用人单位就赔偿数额发生争议,可以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
如果使用童工的单位不愿意赔偿,童工的监护人可以先申请对童工的劳动能力鉴定。在劳动能力鉴定确定后,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一次性赔偿。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可以通过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或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的途径解决。
最高院公布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故意伤害案。案例中涉及一起家长因怀孕后对非亲生女儿进行虐待,导致女孩受伤死亡的案件。法院认定曾冰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文章强调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并建议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监管,预防和减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剧增,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立法不足和执法理念陈旧等问题。文章建议借鉴外国少年司法理念,结合新刑诉法规定,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保障程序人性化、合理化、合法化。研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
施工场所行人受伤的责任与维权问题。当施工方未采取安全措施导致他人受伤时,需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计算基于多项数据,包括家庭收入、消费性支出和职工年平均工资等。受害者应通过起诉维权,并准备充分的资料,咨询专业律师以增加胜诉概率。
夫妻离婚时未成年子女的财产继承权问题。未成年子女作为法定继承人,其继承范围广泛。父母在离婚时需明确家庭财产种类,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权利,不得侵犯其继承权。同时,夫妻共有财产的分割应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并倾斜照顾抚养子女的一方。抚养子女的一方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