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法处罚使用假学历的专业职称者
时间:2024-01-04 浏览:1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工作变动、职位晋升、出国留学或者是其他需要,许多人都会一时头脑发热去购买假学历。那么,在评职称时使用假学历如何处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职称使用假学历的法律处罚
行政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持有或使用假毕业证属于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属于广义上的犯法。
处罚规定
根据该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对于以下行为之一的,可以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可以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 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二) 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
涉嫌犯罪
然而,如果使用假冒的毕业证进行诈骗活动,则涉嫌触犯《刑法》的相关规定,可能构成犯罪行为。
伪造和贩卖毕业证书的法律处罚
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
对于伪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学历、学位证明的行为,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的规定,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定罪处罚。而明知是伪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的学历、学位证明而贩卖的人,则可被视为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的共犯。
伪造行为和明知的贩卖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以下行为之一的,可以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可以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 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二) 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三) 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四) 伪造、变造船舶户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船舶户牌,或者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因此,伪造和贩卖毕业证书的行为实际上只涉及伪造行为和明知的贩卖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这些行为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处罚的定义和特点
行政处罚的定义、特点以及适用程序。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个人或组织进行的行政制裁。简易程序适用于轻微处罚,而一般程序则是针对较重或情节复杂的案件。在紧急状态下,行政机关需要根据紧急程度并遵循比例原则决定是否进行听证程序。
-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
行政处罚的种类
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拘留等。同时,还介绍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各类行政处罚的适用情况和特点也有所说明。
-
没收违法所得的缴纳方式及程序
没收违法所得的定义和实施方式,包括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剥夺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所得财物。追缴和处理违法所得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违法所得的计算需要准确查证,全面收集相关证据并遵循“全面调查、客观公正”的原则。缴纳方式包括当事人自愿缴纳
-
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的区别与联系
-
行政强制执行的合理原则与行政法中的合理原则的关系
-
罚金刑与民事赔偿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