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具体延期多长时间由申请人提出,并经行政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体现。根据该原则,行政处罚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 处罚依据必须是法定的;
2. 实施处罚的主体必须是法定的;
3. 实施处罚的职权必须是法定的;
4. 处罚程序必须是法定的。
处罚公正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行政处罚中必须依法裁判,公平地处罚违法行为人。行政主体在处罚时不能在同等情况下给予不同处罚,也不能在不同情况下给予相同处罚。此外,行政处罚必须遵循公正的程序。
处罚公开原则要求行政处罚的依据及处罚中的有关内容必须公开。
根据该原则,行政处罚必须与受罚人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也就是说,行政处罚的种类、轻重程度及其减免应当与违法行为相适应。
行政处罚不仅仅是一种制裁,它还具有惩戒和教育的双重功能。行政机关在适用行政处罚时应当始终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将处罚作为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
根据该原则,行政相对方因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后,如果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违法行为严重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处罚不得以已给予的行政处罚免除追究其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因为行政制裁与民事制裁、刑事制裁的性质及对象等是不同的。
在行政处罚中,必须提供充分的救济,以真正保障相对方的权利。相对方对行政主体给予的行政处罚有权享有陈述权和申辩权;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有权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相对方因违法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提出赔偿要求。
根据该原则,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处罚,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病危是否能免除行政处罚的问题。虽然病危状况本身不能免除处罚,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以及特定情节和表现等,可以考虑是否免予行政处罚。
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是否可以参军的问题。根据征兵政治审查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如果满足政治条件,包括热爱党、祖国、军队等,并且没有涉及其他不符合征集服现役的情形,那么他们仍然可以参军。父母的失信情况不会对孩子的参军资格产生影响。
分公司是否可以作为行政处罚主体的问题。针对某工程项目因未经验收擅自交付使用受到执法部门处罚的情况,讨论了分公司作为行政处罚主体的法律依据、可操作性及主体资格。分公司可以作为行政处罚对象,但需具备合法经营资格,执法部门应掌握其违法行为事实并具备确凿证据
行政执法人员的主要权利与义务,包括职务身份保障权、履行职务权、经济保障权、申诉权等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职务、服从命令、保守国家秘密等义务。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处罚权的设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