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不构成医疗事故就不负民事责任。
对于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其他医疗侵权纠纷,不能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而应当按照《民法通则》和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规定处理。
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的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我国民法确立的对侵权行为造成损害予以救济的基本原则,也是法制社会对人权提供的最基本的法律保障。
作为行政法规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不可能与民事基本法的这一基本原则相抵触。因此,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没有经过医疗事故鉴定或者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其他因医疗行为而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处理。
因此,“不构成医疗事故就不赔偿”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存在一定的误解。对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第2款的规定,应当理解为: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能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手术同意书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手术同意书是患者的授权行为,医疗机构需征得患者同意进行手术。手术同意书中的免责条款可能无效,医院和医务人员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手术风险非医师过错造成,且由于医学局限性导致,则医院或医生不承担责任。但医务人员若在同意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患者在发生医疗纠纷后可以与医院协商解决,如果不愿意或者协商不成,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在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时,应制作协议书,其中应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如果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双方协商解决时应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包含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医疗事故的原因、医疗事故等级
医疗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医疗事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问题,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医疗单位应该对损害赔偿金额设定上限,以限制其责任范围。另一种观点认为,医疗单位应该对损害赔偿承担全部责任。同时,对于责任主体、归责原则等问题也存在争议。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