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仲裁并非诉讼前置程序。我国法律并未规定医疗纠纷诉讼必须经过医疗事故仲裁。患者若有证据,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应受理立案。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协商解决即和解。若不愿意协商或协商不成,当事人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医患双方一致同意,向市医学会提出鉴定申请。或患方向医疗行政部门投诉,由医疗行政部门移交给医学会进行鉴定。或由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
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
申请一方或双方需交纳鉴定费用。
医学会通知双方提交陈述书、答辩书以及鉴定所需材料。
医学会查看相关专科专家名录,并选出需回避的专家。
对双方认可的专家进行随机编号,由医患双方及医学会随机抽号组成专家鉴定组。
召开鉴定会议,医患双方按先患方后医方的顺序各陈述(答辩)15分钟,专家提问,然后退庭。
专家进行讨论,出具医鉴结论报告。
若对鉴定报告不服,可向省医学鉴定委员会提起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的赔偿争议行政调解程序。在医疗事故涉及民事部分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双方当事人请求下进行调解,遵循自愿原则并依据规定计算赔偿数额。调解过程中涉及手术风险告知书的效力、申请行政调解的条件和程序以及重大医疗事故的上级调解程序。如果调解不成功或一方反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定义及程序。该程序由医学会组织的专家组进行,包括临床医学和法医学专家,分为受理、调查和作出鉴定结论三个阶段。在受理阶段,当事人可选择鉴定委员会委员并组成鉴定委员会。调查阶段以书面调查为主,当事人可委托医学专家或律师出席提供证据和辩论
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的流程及相关事项。文章中,双方就手术方式和医疗过程存在争议,委托法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过程遵循法定程序,包括展示专家名单、执行回避制度等。最终,专家鉴定组在审阅病历和相关材料后,进行了医疗事故争议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