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通过自行协商谈判来处理医疗纠纷,包括诉讼前和解和诉讼中和解两种形式。诉讼中和解的程序是原告申请撤诉,法院裁定撤诉后结束诉讼,然后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的约束力较弱,因此双方当事人有可能在和解后反悔并重新诉讼。尽管原告不会失去起诉权,但通常会丧失胜诉的机会,因为除非和解协议符合《合同法》规定的无效合同或可撤销合同的法定情节,法院通常会认定和解协议合法有效。
调解是指在卫生行政机关、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者在法院的主持下对医疗纠纷进行裁决的活动,包括诉讼外调解和诉讼中调解两种形式。诉讼外调解中,除了仲裁机构制作的调解书具有约束力外,其他机构或个人主持下达成的调解书都没有约束力。如果当事人反悔,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与和解类似。诉讼中调解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在法院主持下进行的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并签收调解书后,调解书即生效,双方不能上诉,诉讼结束,调解书具有执行力。
诉讼是指在案件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通过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查明事实、适用法律,对医疗纠纷进行裁决的活动。由于医疗纠纷案件通常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司法鉴定,并且个别案例还需要进行尸体解剖检验,这些工作都需要在一审时完成,因此一审非常重要。如果一审判决不利,二审或再审的难度将会非常大。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协商调解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前提是双方遵守法律规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调查后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或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鉴定。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包括调解、司法鉴定和法律诉讼三种方式。在调解阶段,医患双方可以通过沟通、互谅互让达成一致和解意见;如果调解不成功,可以进行司法鉴定,确定医疗事故的性
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发生的医疗纠纷由批准开业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如病人或家属不能接受,则将调查结果报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