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疗纠纷发生时,患者及其家属有权向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投诉,并提出查处要求。
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在接到投诉后,应立即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并封存相关医疗物品,严禁涂改、伪造、隐匿或销毁。如果患者死亡,应主动提出尸体解剖。
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应组织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必要时,应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于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或乡村医生发生的医疗纠纷,应由批准开业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和处理。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需要熟悉相关法规和制度。
如果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殴打医务人员或扰乱医疗工作秩序,应及时向保卫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请求协助处理。
对于一般的医疗纠纷,调查后,可以由医务部门与患者协商解决。如果患者或家属不能接受解决方案,可以将调查结果报告给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领导。
医疗纠纷处理小组或医疗单位应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具体研究,查找问题,吸取教训,并制订出处理意见。
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将处理意见与患者或家属商谈,争取协调解决。如果确实是医疗单位的问题,必要时可以进行经济补偿或赔偿。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应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纠纷仍未能解决,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如果患者或其近亲属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在收到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规定期限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由双方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单位应根据鉴定结论和相关法规及制度作出相应处理。
如果患者或家属对一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最终鉴定结论仍然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患者或患者近亲属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情况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法院的判决结果,应作出相应处理。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医疗行为责任豁免制度。医院对于医疗纠纷投诉有详细的接待规定和处理程序,包括病历管理、科室主任的职责、患者死亡后的处理、病历复印与封存、医教部门的角色以及答复患者的时限等。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因医疗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