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发现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收到报告后,应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医疗机构应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的发生。对于发生以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在规定时限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 便于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医务人员及时向上级医师或行政领导报告医疗事故或事件,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事故或事件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2. 掌握第一手资料和证据:及时报告有助于医疗事故或事件的准确鉴定、准确定性和正确处理。医疗单位只有在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后立即报告,才能及时派专门人员保管各种为查明案情所需的材料,并封存保留现场,以避免发生某些不利于医疗事故或事件鉴定和处理的情况。
3. 解决争议和提请鉴定:医疗事故发生后,医疗机构和患者及其家属对事故或事件的性质和原因往往存在争议,难以统一认识。为此,需要进行技术鉴定或尸检。立即报告可以使医疗单位或卫生行政部门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特别是对于死亡事件,可以及时进行尸检,确保尸检结果的准确性。尸检应在法定时间内由有资格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如果医疗单位或病员家属拒绝进行尸检,或者拖延尸检时间超过规定时限,影响死因判定的责任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承担。
4. 申请再次鉴定或复议:对于医疗事故的确认和处理存在争议的情况,可以提请地市医学会进行鉴定,并由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处理。如果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的结论或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不服,病员及其家属和医疗单位均可在接到结论或处理通知书之日起规定时限内,向上一级医疗事故技术办公室共同申请再次鉴定,或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医疗行为责任豁免制度。医院对于医疗纠纷投诉有详细的接待规定和处理程序,包括病历管理、科室主任的职责、患者死亡后的处理、病历复印与封存、医教部门的角色以及答复患者的时限等。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因医疗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