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杨女士2004年怀孕后,一直定期到北京某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同年10月19日在该院分娩一名男婴,出生阿-氏评分为4分。婴儿出生后3小时被转入北京儿童医院,被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等。2005年3月该男婴因抽搐再次入北京儿童医院治疗,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随后,患儿多次住院治疗,前后共住院138天,花费医药费近5万元。患儿的父母以接生医院疏于观察、护理,导致孩子出生后因为缺氧窒息造成脑瘫,请求法院判令医院赔偿各项经济损失240余万元。
有关机构对医院是否存在过错进行了鉴定。鉴定结论认为,患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不是在产前发生的。从接产医院送审的现有病历中可以分析出,该婴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在产程中发生的。医院在接生过程中存在催产素使用不规范;对新生儿窒息所实施的抢救不得力,致使新生儿出生5分钟时其缺氧仍未被纠正等过错。同时,不能完全排除患儿有先天性遗传疾病的可能。患儿脑瘫属三级伤残,医院应对患儿的三级伤残的损伤后果承担60%的责任。
最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医院赔偿患方各项经济损失33万余元,精神抚慰金12万元。
一起医疗纠纷案件,患者因病情恶化在被告芦溪县大安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最终不幸身亡。针对此事件,存在三种争议意见,分别是被告应赔偿、被告不应赔偿但应补偿、以及被告不应承担责任。争议焦点包括是否误诊、抢救时间是否延误、助理医师的资质问题以及家长的责任等。
因医疗过错引发的纠纷案件。患者张某因咳嗽就诊被误诊为肺结核并接受治疗,后确诊为左上支气管肺癌晚期,最终死亡。家属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县医院和县结防所承担民事责任。作者认为虽然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医疗差错,医疗机构应承担民事责任。判断医疗机构是否承担
王华为妻子春梅购买康宁定期保险后,春梅因病去世,保险公司拒绝理赔的情况下,王华将春梅住院治疗的医院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的故事。医院因在治疗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和防范春梅的血液病,导致诊疗时机延误,最终春梅抢救无效死亡,原告要求医院赔偿各项损失共计66931
四川达州人邱先生和湖北省新洲吴先生因医疗事故引发的膝盖损伤纠纷。两人均在三水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由叶-茂医生植入钢钉后出现问题。经过调查,发现医生叶-茂涉嫌非法生产医疗器械和进行人体试验。最终,医生受到处罚并被免去职务,医院也被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