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 > 商业秘密 > 什么时候需要做商业秘密的鉴定,流程如何

什么时候需要做商业秘密的鉴定,流程如何

时间:2024-06-13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2455
不管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首先要对行为客体商业秘密进行鉴定。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做商业秘密的鉴定,流程如何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用。

商业秘密鉴定的时机及流程

一、商业秘密鉴定的时机

商业秘密的认定是一个法律问题,需要法官通过证据审查、运用法律知识和审判经验来判断和确认具体商业信息是否属于商业秘密。因此,商业秘密的认定权属于法官,而不是其他机构和个人。然而,在认定商业秘密的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法律问题。由于商业秘密产生和运用于专业领域,往往涉及大量专门性技术和事实问题,超出了法官法律知识的范围。为了确保司法判断的公正和正确,借助司法鉴定获得专门机构的鉴定意见是必要的。

二、鉴定流程

在进行商业秘密鉴定之前,必须合法提取鉴定材料。因此,在进行商业秘密鉴定时,特别要注意鉴定材料的提取方式、来源的合法性以及提取过程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如果鉴定材料的提取不合法或存在混淆,将必然影响商业秘密鉴定意见的可信度。因此,这样的商业秘密鉴定意见不应被采纳。目前,我国对包括商业秘密在内的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机构的管理有相应规定。商业秘密的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根据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确认并公告的机构来进行商业秘密鉴定,人民法院编制的鉴定机构名册不能作为确定机构资格的依据。尽管司法行政部门公告的鉴定机构名册并不具有合法性依据,但在实践中,基于案件审理的实际需要,人民法院仍然会在鉴定名册中选择合适的鉴定机构。这种做法的前提是找不到适合案件鉴定需要的鉴定机构,然而对这一前提的判断具有相当的主观性。因此,当这些机构作出对当事人不利的鉴定结论时,人们对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和可采性会产生质疑。问题并不止于此,即便鉴定机构得以确定,商业秘密司法鉴定中更重要的是鉴定人员的选择。如前所述,商业秘密的秘密性成立与否取决于相关领域的人员是否普遍知悉或容易获得。虽然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员具备法定的资质,但由于商业秘密司法鉴定的特殊目的和要求,具备鉴定资质的人未必具备与案件鉴定需要相匹配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即鉴定人员具备鉴定资质却缺乏鉴定能力。实际上,由于专家搜索困难、鉴定期限和经费等原因,鉴定机构很少聘请外部专家进行咨询。此外,根据《司法鉴定通则》,外部专家并非鉴定人员,不对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对外部专家的拘束力有限。目前的体制很大程度上导致商业秘密鉴定结论的权威性问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法律师探讨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

    合同法律师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所涉及的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包括诚信缔约义务、告知义务、保密义务以及其他先合同义务。文章详细解析了《合同法》相关规定,特别是在实践中的解释和应用,如“恶意”的界定、告知义务的特殊性和判定因素、商业秘密的保密责任等。同时,也

  • 保密协议

    保密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涉及保护甲方的秘密信息,包括技术信息、专有技术、经营信息等,乙方承担保密义务。协议规定了保密期限、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双方签字后协议生效,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动合同中的聘任和解聘问题

    劳动合同中的聘任和解聘、加班费、保密条款和竞业限制条款等问题。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和解聘需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区分于普通员工的合同。同时,需注意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的加班费问题,并在合同中解决。此外,为防止商业秘密泄露,需增加保密

  • 竞业限制期限超过两年的有效性问题

    关于竞业限制期限超过两年的有效性问题。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竞业限制期限一般由相关法规和规定确定,但随着科技发展,商业秘密保护需求发生变化。《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竞业限制的期限最长为,对于超过此期限的约定,存在争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竞业限制的定义及

  • 如何应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法律途径与协商解决
  •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隐患和风险
  • 公司不签合同的赔偿责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