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措施在商业秘密构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是商业秘密成立的主观要件。保密措施实际上表明了信息持有人对待秘密的主观态度和个人意志。合理的做法是,一项信息是否成为受保护的商业秘密,取决于持有人是否将该信息作为一个“权利”置于私域来对待,保密措施设定了权利维护的“栅栏”。持有人只有对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才能合乎情理地推断出其“占有”的意思表示;否则,为持有人所放弃的利益,法律也没有保护的必要。
商业秘密不需要通过法定的程式来表达或宣示,但权利人仍然需要一种方式来显示其对商业秘密的占有。保密措施的目的在于以独特的方式宣称对某信息具有产权,并将该权利具体确定下来,表明该信息处于自己的支配和控制之下。只有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以控制的方式宣示了信息的存在,商业秘密才能作为法律保护的对象。因为信息一旦受控,人们便不能自由接近,从而使其成为一种稀有物品而非公有物品。相反,对于无法有效施加影响和控制的知识,如公共知识,人们难以主张权利,因为公共知识超越个人控制范围,不属于任何个人。
保密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涉及保护甲方的秘密信息,包括技术信息、专有技术、经营信息等,乙方承担保密义务。协议规定了保密期限、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双方签字后协议生效,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会员招募协议的细节,规定了甲、乙双方在会员招募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乙方需保守甲方商业秘密,违约需承担责任。乙方按招募会员收费金额的一定比例抽取佣金,并在甲方收到全额款项后支付。双方发生争议应协商,如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商业秘密的前提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而其他知识产权都是公开的,对专利权甚至有公开到相当程度的要求。商业秘密是一项相对的权利。商业秘密的专有性不是绝对的,不具有排他性。商业秘密的保护期不是法定的,取决于权利人的保密措施和其他人对此项秘密的公开。秘密性,这是
企业要从规范管理出发,及时和职工签订保密协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有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才算是商业秘密,才能受到法律保护。企业在与职江签订劳动合同时,也可以专门加进保守商业秘密的条款。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学会利用法律手段,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