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是指海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为禁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进出口提供保护。该保护范围包括商标专用权、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相关的权利和专利权。
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主动向海关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申请,但必须事先向海关提交采取保护措施的申请。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其代理人以及出口货物的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向海关如实申报与进出口货物有关的知识产权状况,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海关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时,有义务保守涉及当事人商业秘密的信息。
被动保护模式是一种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模式。当知识产权权利人发现他人进出口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的货物时,有权向进出境地海关提出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申请和担保。海关在接到权利人的申请后,会及时通知权利人和货物的收发货人。自海关扣留货物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如果海关收到人民法院的财产保全裁定或诉前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裁定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海关将协助执行;如果海关未收到上述通知书,海关将放行货物。这种保护模式被称为被动保护模式。
主动保护模式是另一种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模式。知识产权权利人向海关总署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并经海关总署审核核准后,进出境地海关在发现进出口涉嫌侵犯已备案知识产权的货物时,会立即通知权利人。如果权利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提交申请和担保,海关将放行货物。如果权利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海关提交了申请和担保,海关将扣留侵权嫌疑货物,并在自扣留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对货物是否侵权进行调查。经调查确定货物侵权的,海关将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经调查确定货物不侵权的,海关将放行货物;如果调查无法确定货物是否侵权,海关将立即通知权利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扣留货物之日起的50个工作日内海关未收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海关将放行货物;如果海关在50个工作日内收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海关将协助执行。这种保护模式被称为主动保护模式。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基本程序包括被动保护模式和主动保护模式。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线咨询。
商标注册超过五年后是否可撤销的问题。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在处理宣告注册商标无效的申请时,有一套详细的流程和规定。包括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限期提出答辩、商标评审委员会九个月内作出裁定等。在审查过程中,如果涉及到在先权利的确定,
未注册商标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根据《商标法》和相关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等行为均构成侵权。但在先权利使用、指示性使用及叙述性使用等情况下,不构成商标侵权。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对创造性的劳动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独占性和时间性等法律特征。知识产权的作用包括保障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权益,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海关扣留货物之日起开始计算,在20个工作日内,如果海关收到人民法院就被扣留货物的财产保全裁定或者诉前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裁定协助执行通知书的,海关应当协助人民法院执行;未收到上述通知书的,海关就不再扣留有关货物,而将予以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