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发出后,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的,要约没有生效,合同要在承诺生效时才会成立的,所以要约未答复合同未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十三条 【订立合同方式】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第二十三条 【承诺的期限】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承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到达:
(一)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
第二十五条 【合同成立时间】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帮助消费者理解抽象的理论:夏天,街边卖冰棍的小贩为了招揽顾客会叫卖,如果他吆喝“冰棍、清凉解暑的冰棍”,这就只是一个要约邀请,他是为了吸引人们来向他询价;如果他吆喝“冰棍、红豆冰棍,五毛一根”,这就可以构成要约了。
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在于:
1、要约是当事人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以订立合同为直接目的;要约邀请是希望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2、要约大多数是针对特定的相对人的,往往采用对话和信函的方式;而要约邀请一般是针对不特定的相对人的,故往往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介手段。
3、要约的内容必须具备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件,如明确的标的额、标的物数量、质量、价款报酬、履行期限等;而要约邀请则不具备这些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一条 【合同订立方式】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第四百八十三条 【合同成立时间】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公告与要约的关系。根据合同法规定,公告只有在符合要约的要件和规定时,才能被视为要约。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内容需具体确定,经受要约人承诺即受约束。而公告邀请则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如商业广告等。因此,不是所有公告都能视为要约。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内容作出了承诺的,合同并不会立即成立,要等到承诺生效后,合同才会成立的。(一)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要约以电话、传真等快速通讯方式作出的,承诺期限自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开
要约又称为发盘、出盘、发价、出价或报价等。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当事人称要约人,而要约所指向的对方当事人则称为受要约人。一个有效的要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要约是订立合同的提议,必须包括合同主要条款,以使受要约人确切知道要约的内
承诺的主体只能是受要约人。这意味着,非受要约人作出的承诺的意民表示并非承诺,而是向要约人发出的要约。我国合同法对承诺与要约内容的一致性原则作了灵活处理,允许承诺作出大量实质性变更。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合同法》 第26条规定:“承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