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让人善意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受让人不承担赔偿的责任,受害人可以向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者主张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一条 【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对于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主流司法观点认为:善意取得应当符合三个条件:
1、受让人受让该财产时是善意的
所谓“善意”,是指行为人的内在心里活动状况。善意作为人的主观活动状况,不显于外部,难于度测,实际中采用的是推定的方法,即推定受让人是善意的,应由原权利人对受让人是否具有恶意进行举证,如果不能证明其为恶意,就推定其为善意。
2、以合理的价格有偿转让
受让人在取得财产时,必须以相应的财产或者支付金钱为代价,无偿取得财产不适用善意取得。
3、依照法律规定应当进行登记的已经进行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根据法律规定有些财产的转让,是以登记为生效要件的,如不动产转让,汽车、船舶等动产的转让,在需要进行转让登记的情形下,以登记的时间作为财产所有权转移的时间标志。在不需要登记的情形下,占有的转移是适用善意取得的条件之一,即受让人实际占有交付的财产。
善意取得的要件及其适用条件。善意取得涉及六个要件:受让人必须为善意且通过有偿法律行为取得所有权;受让人必须实际占有由让与人转移占有的动产;客体物必须为动产;让与人必须是无处分权人;让与人必须是动产的占有人。这些要件的满足是保护善意受让人利益,同时平衡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的法律后果,包括可能面临的民事诉讼和刑事责任。拾得遗失物后,拾得人有报告、保管和归还的义务。不当得利和侵占他人财物将构成犯罪,并受到处罚。拾得人应妥善保管遗失物并及时归还给权利人,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拾得人的义务,包
夫妻对共同财产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婚姻法》规定,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和处分权,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同时,夫妻也要平等地承担义务,共同承担共同生活费用和债务。处理共同财产时,夫妻应当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保护善意第三
中国关于封闭空间遗失物归属的法律判定。依据中国《民法通则》,遗失物采取不取得所有权主义,失主可通过程序追回。法律明确规定了拾得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归还遗失物和获得报酬的权利。历史立法采取奖惩并重的方式处理遗失物问题。现行民事立法尚未明确规定支付报酬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