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如果被处罚人逾期不交纳罚款,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对于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情况,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根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可以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行政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迫使被处罚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立案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涉嫌违法行为进行正式调查的开始程序,它是初步调查程序和正式调查程序的中间环节。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因此,在调查取证阶段,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会收集相关证据,以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核审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监督把关的重要制度,由法制机构承担执法监督职能。在核审阶段,法制机构会对案件进行审查,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在行政执法程序中设立告知程序是我国《行政处罚法》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告知程序有利于行政相对人在受到行政处罚时依法行使陈述权、申辩权,维护其合法权益。
听证是行政相对人在特定条件下行使陈述权和申辩权的重要方式。我国《行政处罚法》在一般程序中明确规定了听证的程序和要求,以确保行政处罚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行政处罚决定是一般程序的结束环节,是办案机关经过立案、调查取证、调查终结、核审、告知后,对涉嫌违法的当事人作出的最终处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计算逃税罪数额时,不包括滞纳金的,只包括应缴而不如实申报的纳税数额,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就构成逃税罪。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同一偷税犯罪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又被移送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符合以下五种情形之一的,由局长办公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及具体案情,决定是否免予行政处罚:
在这5种行政强制执行方式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和代履行。《行政处罚法》规定,按日加处罚款的比例是3%。按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加处罚款的数额不得超过基础决定的数额,如罚款1万元,执行罚的数额不得超过1万元,即罚款总数不得超过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