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房屋买卖 > 商品房买卖 > 房改房能二次出售吗

房改房能二次出售吗

时间:2022-01-06 浏览:3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00901
房改房是按经济适用住房进行管理的,房改房住满5年,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可以上市交易。房改房符合上市交易条件,可以二次出售。关于房改房能否二次出售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一、经济适用住房的二次出售条件

1. 符合上市条件

经济适用住房符合上市条件的,可以进行二次出售。

2. 住满5年后可以上市交易

经济适用住房是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的。当购房人在经济适用住房中住满5年后,可以按照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然后进行上市交易。

3. 法律依据

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的情况下,不得直接进行上市交易。如果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政府将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而购房人在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后,可以上市转让经济适用住房。在这种情况下,购房人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政府有权优先回购,同时购房人也可以按照政府所定的标准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上述规定应在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合同中予以载明,并明确相关违约责任。

4. 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的管理

单位集资合作建房是经济适用住房的组成部分,其建设标准、优惠政策、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应当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和用地计划管理。

二、房改房过户手续办理

1. 信息沟通与合法证件提供

买卖双方应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买方要求卖方提供合法的证件,包括房屋所有权证书、身份证件及其他相关证件,以了解房屋整体现状及产权状况。

2. 上市交易与签订买卖合同

如果卖方提供的房屋合法,符合上市条件,买方可以交纳购房定金,并与卖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3. 向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申请审查

买卖双方共同向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接受审查。

4. 办理立契手续

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根据交易房屋的产权状况和购买对象,按照事先设定的审批权限逐级申报审核批准后,交易双方才能办理立契手续。

5. 缴纳税费

根据交易房屋的性质,买卖双方需要缴纳相应的税费。税费的构成比较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6. 办理产权转移过户手续

交易双方在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办理完产权变更登记后,交易材料将移送到发证部门。买方凭领取房屋所有权证通知单到发证部门申领新的产权证。

7. 完成交易并履行合同

买方领取房屋所有权证,付清所有房款,卖方交付房屋并结清所有物业费后,双方的二手房屋买卖合同全部履行完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土地使用权受到侵害的救济措施

    土地使用权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措施。土地使用权人可以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请求行政救济,包括排除妨碍、停止侵害、返还土地、恢复土地原状和赔偿损失等措施。同时,土地使用权人也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请求保护其土地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县级以

  • 房改房是否可以进行过户?

    根据交强险条款,汽车撞伤人的强制险赔偿限额为12.2万。具体赔偿限额分为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责任和无责任的情况。对于有责任的情况,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万,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万,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千。对于无责任的情况,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

  • 房改房拆迁后补偿的房产还属于房改房吗

    房改房是指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产物,也可以称为已购公有住房。购买房改房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出售给职工的公有住房有限制,一般要在住用若干年后才可出售。房改房拆迁后补

  • 没所有权的房改房离婚怎么分割

    对于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完全取得所有权的房屋,不论是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即不属于夫妻个人财产,也不属于夫妻公共财产。在司法实践中,即使双方当事人对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和分割已协商约定,该约定也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也不能就

  • 二婚房改房离婚分割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 土地使用年限至今啥意思
  • 房屋的土地使用权能用多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