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房转让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风险:
1. 一房二卖的风险
由于下家与上家只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无法通过合同网上备案和预告登记,因此下家难以阻止上家进行一房二卖。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方能最终取得房屋产权,而另一方只能向上家索赔。
2. 合同解除的风险
一种做法是,下家支付一笔差价补偿款给上家后,由上家与开发商解除预售合同,再由下家与开发商直接签订预售合同,从而减少税费。然而,一旦上家与开发商解除合同后,开发商可以将房屋另行售与他人,而无需承担任何责任。特别是在房价上涨较快时,下家需要防止开发商将房屋转售给他人。
3. 交易中心拒绝备案的风险
下家支付一笔差价给上家后,由上家与开发商办理预售合同解除手续,并到交易中心办理预售合同网上备案的撤销手续。然而,交易中心有权对开发商的销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果认定这是一种期房转让或虚假销售行为,交易中心可能会拒绝撤销合同,或即使撤销了原合同,等下家与开发商签订新的预售合同时,交易中心可能以"交易异常"为由拒绝备案和办理预告登记手续。
4. 逾期交房的风险
如果房屋尚未交付,上家与下家签订的买卖合同很可能无法确定交房时间,交房时间取决于工程进度。尽管下家与开发商没有签订合同,但下家仍然可以根据开发商与上家签订的预售合同追究开发商的逾期交房违约责任。然而,这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上家已向开发商付清房款,并且上家已通知开发商将期房转让给下家。
5. 逾期办证的风险
由于下家仅取得预售合同的债权,而房屋的预告登记权利人是上家,因此要办理下家的产证,必须先撤销上家的预售合同和预告登记。否则,只能在上家取得产证后再过户给下家,这将导致较高的税收。一旦双方在这些问题上产生分歧,下家的产证办理将会延迟。此外,开发商的大产证逾期办理也会导致上家的小产证延期,同样会延迟下家的产证办理。
为了解决期房转让中的风险,购房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在签订预售合同时约定解决纠纷的方式,确保购房过程顺利进行。
2. 在期房转让合同中明确约定税收责任,避免未来产生纠纷。如果约定由下家承担税费,下家应考虑到办证周期较长和税收政策调整的风险。
购买期房存在一定风险,因此购房者应从签订预售合同开始,就着手解决可能出现的纠纷,以确保期房购买的顺利进行。
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的相关条款。合同内容包括标的物的描述和价格、质量要求、交付方式、时间及地点、装卸费及包装、所有权转移及风险承担等。其中详细规定了标的物的交付方式、交货地点、时间和运费承担方,以及包装标准和风险承担方式等。
土地使用权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措施。土地使用权人可以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请求行政救济,包括排除妨碍、停止侵害、返还土地、恢复土地原状和赔偿损失等措施。同时,土地使用权人也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请求保护其土地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县级以
动迁房与动迁商品房的定义及特点。动迁房是拆迁后提供给被拆迁人或承租人的房屋,其买卖受法律和当地政策约束。动迁商品房则具有商品房性质,可上市交易。动迁房买卖存在风险,如房屋所有权争议、拆迁补偿款争议和交易时间过长引发的纠纷等。
买卖合同中的提存规定和违约责任。提存规定包括及时通知债权人、风险由债权人承担等,并受到民法典相关条款的约束。违约责任条款的约定通常在合同中有两种方法。文章还提到了合同中的违约可能产生的后果,如继续履行、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最后,本文还提供了一些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