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 > 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时间:2021-12-27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02763
事诉讼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回避理由、回避申请、回避决定、回避后果和复议。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需要回避的,可以向提出书面申请。关于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

回避理由

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回避理由包括以下情况:

  1. 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与回避人为近亲属。
  2. 回避人与本案具有利害关系。
  3. 回避人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如果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审判人员有上述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回避申请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时,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并说明理由。如果回避事由是在案件开始审理后得知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除非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

回避决定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办案人员回避的方式

办案人员回避的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自行回避

自行回避是指参加查办案件的人员在接受承办案件任务时或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与本案具有需要回避的情形时,主动提出不参加或不继续参加查办本案的请求。

申请回避

申请回避是指在查办案件中,参加查办案件的人员符合回避条件,但没有自行回避时,有关人员以口头或书面方式申请回避。

指令回避

指令回避是指参加查办案件的人员符合回避条件,但本人没有提出自行回避的情况下,被调查人、检举控告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也没有申请其回避时,由有回避决定权的机关或负责人直接作出决定,告知或责令其回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回避的种类及其含义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其中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自行回避指公安司法人员遇到法定情形主动退出诉讼活动;申请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向相关机关提出申请要求公安司法人员回避的行为;指令回避则是在公安司法人员未自行回避且当事人未申请其回避时,有

  • 鉴定人的回避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

    鉴定人的回避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鉴定人在与本案当事人存在密切关系、利害关系、曾担任本案证人或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关系等四种情况下应回避。回避决定由不同级别的负责人作出,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复议一次。

  • 民事诉讼调解与不调解的区别

    诉讼和解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通过自行协商,就案件争议问题达成协议,并共同向法院陈述协议的内容,要求结束诉讼从而终结诉讼的制度。诉讼调解与诉讼和解相比较,有以下几点区别:。前者含有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性质,后者则是当事人在诉讼中对自己诉讼权利和实体权

  • 公务员的回避制度是什么

    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具有法定情形,必须回避,不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回避制度是保证案件获得公正审理的制度。回避制度由法定的回避情形,回避的适用范围,申请回避和作出决定的程序等内容组成。《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回避制度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和离

  • 我国设立回避制度有什么意义
  • 公开审判的内容有哪些
  • 两审终审制的基本内容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