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2日,周某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机动车辆保险,并填写了《投保单》。保险公司代填写了投保单,并在投保人签名/签章一栏代签了周某的姓名。当天,保险公司向周某出具了机动车辆保险单及批单,保险单载明投保险种为: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车上货物责任险。被告某保险公司在《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的附加险车上货物责任险条款中规定了责任免除的情形,其中包括:“违法、违章载运或因包装不善造成的损失”。保险期限自2004年2月2日零时起至2005年2月1日二十四时止。
2004年6月18日,保险车辆运输货物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交警部门认定交通事故形成的原因是保险车辆驾驶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和第四十八条。事发后,周某向保险公司索赔,但保险公司发现事故车辆的发动机号和车架号与保险单上的不一致,因此拒绝赔偿。双方发生纠纷,周某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保险公司赔偿车辆损失保险赔款、第三者责任保险赔款、车上货物损失保险赔款等共计8万余元。
本案案情复杂,涉及法律关系众多,先后经历一审和二审,耗时近一年。本文仅就保险公司的明确说明义务进行简单探讨。
本案中,原、被告双方就保险公司是否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发生争议,争议焦点在于被告保险公司是否应当赔偿原告周某的“车上货物损失”保险赔款。
原告周某认为,被告虽然在车上货物损失保险条款中规定了“违法、违章载运或因包装不善造成的损失”属于责任免除的情形,但未向原告明确说明该条款的概念、内容及法律后果,因此对原告不产生法律效力。
被告保险公司认为,其已向原告提供了保险条款,并以黑体字的形式提示原告注意被告责任免除的情形。此外,在保险单的“重要提示”一栏已经提示原告详细阅读责任免除条款,因此被告已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
一审法院认为,保险合同中有关免责条款,被告已用黑体字表示,向原告提示和明确说明。原告收到保险单和保险条款后,对免责条款应当知悉,因此原告主张免责条款不生效的理由不能成立。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保险合同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包括保险合同的双务性质、射幸性质、标准附合性质和要式性质等法律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保险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经济交换和法律关系的双重属性。文章还对保险合同的形式和订立方式进行了介绍。
保险公司的定义、分类及其相关法规。保险公司是为公众提供风险保障的经济组织,分为人寿和财产两类。保险公司需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遵守股权持有限制。保险条款和费率需报备并遵守规定,中国保监会有权颁布范本和规范业务行为。保险公司对同一险种应执行
购买房屋后能够退房的情况有三种:一是符合合同约定的退房情形;二是买卖双方经过协商同意退房;三是根据法律规定能够退房的情况,如房屋交付后出现严重影响正常居住的质量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和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