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如果可以改正的,可以要求限期改正。如果需要处罚的,可以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六十五条 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使以下职权:
(1)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2)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3)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4)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以及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物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对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危险物品的作业场所予以查封,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监督检查不得影响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一)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的主体
各级政府和对安全生产负有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λ、从业人员、中介机构等在安全生产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是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的主体。
(二)行为人有过错
《安全生产法》第4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如果行为人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范的行为存在过错,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违法行为
安全生产中的违法行为包括积极的行为和消极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四)损害后果
行为人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范的不当行为应当造成对公共财产或私人财产的损害。当然,损害并不是以实际损害的发生为条件,如果行为人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范的不当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也应依法给予处罚。
调岗后是否可重新约定试用期的问题。根据劳动法规定,无论调岗是在合同期限内还是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都不能再约定试用期。调岗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劳动合同。调岗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如生产经营需要、不降薪、无侮辱和惩罚性、符合法律法规
买病假条是否构成违法行为的问题。医院病假条属于事业单位的证明文件,买卖病假条是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买卖公文、证件等文件将被处以拘留和罚款。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住院和门急诊病假条的办理步骤以及病假条的合法性认证过程。
承包经营集中用餐单位是否需要经营许可证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承包经营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必须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对食品安全负责。集中用餐单位需督促承包方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购买食品时,消费者也应注意经营者的资质、食品包装标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
火灾责任认定的实施部门。根据我国消防法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火灾责任认定,包括封闭火灾现场、调查火灾原因等。火灾事故认定书是处理火灾事故的证据,相关单位和个人需配合调查并如实提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