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资租赁合同中出租人享有以下权利:
(1)享有出租物的所有权。出租物是出租人依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向供货人支付价款,取得出租物的物权,而后将出租物租赁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间,承租人应向出租人保证出租物的完好性和完整性,其所在权体现在出租人对出租物的处分和收益,如果承租人破产,租赁物不属于破产财产,出租人可以依法收回。
(2)出租人享有按合同约定的时间、数额、方式收取租金的权利。承租人违反合同约定不交、少交、迟交租金,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要求承租人承担违约责任,补交未交的租金。
(3)出租人享有因供货人的原因产生的索赔权利,出租人可以转让给承租人的权利。
(4)如果合同约定租赁期满的租赁物处置的方式是“退租”,出租人享有收回出租物,并要求承租人保证出租物完整的权利。
(5)因承租人的原因造成第三人的损害责任,出租人享有不承担义务的权利。
2、法律依据:《民法典》
融资租赁合同中出租人应履行以下义务:
(1)按照合同约定,在收到承租人开立的出租物的收据后,向供货人支付价款,确保供货合同的履行是保证租赁合同顺利实施的前提;
(2)保证按承租人选定的设备提供供货,未经承租人同意变更,不得变更其合同规定的内容;
(3)确立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对租赁物的占有和使用权,因出租人的原因导致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对租赁物的占有和使用权,由出租人承担赔偿责任;
总而言之,融资租赁合同涉及到承租人、出租人以及租赁物的选择等内容,虽然《民法典》具体的规定了出租人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在实际签订合同过程中,只要不违反《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约定确定具体的权利义务。
房屋租赁合同的管辖法院确定方法,包括合同纠纷案件的法定管辖和协议管辖。同时介绍了房屋租赁纠纷的类型,如租金支付纠纷、损害赔偿纠纷等。随着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立法工作,规范市场行为,并鼓励当事人通过诉讼解决纠纷。
租赁合同的基本定义、期限形式要求以及主要条款等要素。租赁合同是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关于租赁物的使用和收益以及租金支付的约定。租赁期限有明确规定,不得超过二十年。合同形式要求租赁期限超过6个月的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主要条款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和质量、用途
承租人合同未到期提前解除时,出租人如何进行维权的问题。文章指出,合同解除需按照租赁合同约定处理,合同未明确约定时考虑是否可继续履行。承租人提前解除合同时,应赔偿出租人损失,赔偿金额视剩余租期而定。同时,文章还强调了押金并非违约金,除非合同明确约定,否
租赁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租金金额及支付方式、履约保证金、场地维护及维修责任、转租事项以及合同解除条件等。合同中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租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保障双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