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交通运输违法行为时,当事人对违法事实无异议,并且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足以认定案件事实的情况下,可以替代询问笔录、现场笔录。
法律依据:《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第五十条
2.1 视听资料的合法性认定
首先,可以从采证行为本身判断视听资料的合法性。采集的视听资料不能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例如,在他人住处私自安装窃听装置违反了他人隐私权,属于违法采证;而物业公司在公共场所安装摄像仪则是合法的。
其次,从采集行为的目的是否合法进行判断。银行安装监控装置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金融安全,是合法的。
再次,可从该采集行为是否危害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进行判断。媒体利用视听资料揭露社会阴暗面满足了大众的知情权,也是合法的。
2.2 视听资料的真实性认定
在审判实践中,当事人对对方提供的视听资料的真实性可能存在异议。需要查明采集证据的时间、地点、在场人、背景,并联系其他证据综合考虑,以确定有优势的证据,最终认定事实。当事人对视听资料的真实性存有异议时,应提醒当事人申请司法鉴定方法甄别真假。
2.3 视听资料的证明力大小
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可能存在真实性瑕疵,但不能因此否认其作为证据的证明力。需要通过综合审定全部证据,以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客观真实,实现实体正义。在视听资料为单一证据的情况下,有必要提示当事人提供其他证据佐证,如证人证言等。
法官判缓刑所需的批准程序。合议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审理刑事案件后,会根据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评议,并分别作出有罪、无罪或证据不足的无罪判决。在缓刑判决时,最终判决由合议庭做出。
口头辞退录音作为证据的问题。原先,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音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最新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录音证据只有采用侵犯他人隐私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才会被排除使用。合法的录音证据需要符合一定条件,并有其他证据佐证。此外,《劳动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传来证据)的区分。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比派生证据更可靠。法律依据方面,我国三部诉讼法均规定了证据的分类,包括物证、书证等,这些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
我国关于申请调取证据的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收集证据,包括国家有关部门保存的档案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以及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如书证、物证、视听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