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房屋租赁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之规定,公房承租人转让承租权应事先征得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共同居住人的同意。
因此,公房承租人处分其承租权的自由受共同居住人同意的限制,在未经同住人同意的情况下,原则上应确认该转让合同无效。故实践中,可区分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1、同住人已搬离该公房,受让人也已实际入住该公房的,表明原同住人已以实际行为表示同意承租人转让其公房承租权,当事人再以未经同居住人同意为由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公房使用权转让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同住人有证据证明其搬离系基于转让人欺诈等行为所至,其原有的居住利益损失可另行向转让人主张赔偿;
2、受让人未实际入住公房,未搬离公房的同住人有证据证明转让人未经其同意而转让该公房使用权,或已搬离公房的同住人有证据证明其搬离系基于转让人欺诈等行为所致的,则该转让合同无效,受让人因此产生的损失可另行向转让人主张赔偿。
当事人签订公房转租合同后,未经出租人同意而申请人民法院确认转租合同无效的。其转让的实质为租赁权转让,即公房租赁合同中承租人权利义务的概括移转。依《合同法》规定,承租人概括移转租赁合同的权利义务,应取得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即出租人的同意,包括:事先同意或事后认可。
司法实践中,在具有下列情况下,明确表示认可的也推定出租人认可,当事人要求确认转租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原承租人事前未征得出租人之书面同意,但事后出租人为次承租人办理了公房承租户名变更手续的;
2、原承租人事前未征得出租人之书面同意,但受让人已经实际入住,并且以承租人的名义按时缴付租金,出租人也予以收取的并未提出异议,应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推定出租人已经知道或应当知道承租权已转让,并以自己的行为认可了承租人的转让行为。
公租房的收回情况和相关规定。当承租人出现擅自转租、转让、拖欠房租、闲置住宅用房、从事非法活动、故意损坏房屋等行为时,出租人有权终止租赁合同并收回房屋。公租房是政府为解决住房困难群体提供的保障房产,符合条件的人群可以申请公租房。
违章建筑转租给他人的合同效力的认定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违章建筑不得出租,因此签订的租赁合同无效。同时,转租违章建筑的合同也被认定为无效。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违法建筑不得出租。但承租人在经出租人同意下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方,此时的租赁合同
房屋分租的合法性。根据《合同法》和《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的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否则出租人有权解除合同。此外,出租住房应以原设计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不得违反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因此,房屋分租是否合法取决于是否获得房东
房屋转租合同的相关内容,包括转租房屋的情况、租赁用途、转租期限及交付日期、租金支付方式等。合同需基于平等、自愿等原则,转租房需获得房屋出租人的书面同意。受转租方应合理使用并爱护房屋及其附属设施,若因不当使用导致损坏,应负责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