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罪 > 恶意诽谤他人会构成犯罪吗

恶意诽谤他人会构成犯罪吗

时间:2022-02-24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07592
恶意诽谤他人如果情节严重的,将会涉嫌构成诽谤罪,犯罪人需要承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等刑事责任,以此对该种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关于恶意诽谤他人是否会构成犯罪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恶意诽谤他人是否构成犯罪

一、构成诽谤罪的情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将构成诽谤罪。对于恶意诽谤他人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以下处罚:

  •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拘役
  • 管制
  • 剥夺政治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除外。

如果被害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了上述行为,但由于证据确有困难,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诽谤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诽谤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

  1. 客体: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即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犯罪行为针对的对象是自然人。
  2. 客观方面:诽谤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这些事实足以贬损他人的人格和名誉,并且情节严重。

具体而言:

  1. 诽谤行为必须捏造事实,即所散布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内容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也不构成诽谤罪。
  2. 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必须是公开扩散的。散布的方式可以是言语或文字,例如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或者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和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的虚假事实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或者没有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名誉,就不能构成诽谤罪。
  3. 诽谤行为必须针对特定的人进行,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能够知道被害人的身份,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和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主要包括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和名誉严重损害、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等情况。

主体方面,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诽谤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

在主观方面,诽谤罪的主观要求是行为人故意地散布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并且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的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真实并进行散布,或者散布虚假事实但没有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就不构成诽谤罪。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诬告他人办理伪造驾驶证的刑事责任

    诬告他人办理伪造驾驶证的刑事责任,包括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从重处罚、以及诬告陷害导致他人被错判死刑的刑罚。同时,文章还详细解释了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区别,包括捏造事实的性质和行为人的行为要求不同。

  •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限制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盗窃案件一旦立案侦查,不受追诉时效限制,但犯罪经过一定期限后将不再追诉。对于不同等级的刑罚,有不同的追诉期限。特定情况下,如逃避侦查或被害人提出控告并被相关机关立案,追诉期限将不受限制。

  • 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法律处罚

    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法律处罚。犯此罪者,根据不同情节,可处以死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情节严重包括卑劣动机杀人、极端残酷手段杀人、特定对象杀人等。而情节较轻则包括防卫过当、义愤杀人、激情杀人等情况。此外,对于受嘱托杀人、帮助自杀和生母溺婴等也有相应的法律

  • 诽谤罪恐吓性骚扰的处罚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于构成诽谤罪的行为人,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对于尚未构成犯罪的恐吓性骚扰行为,行为人可以被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较重,可以处以五日以上十日

  • 朋友乱说算侵权名誉吗
  • 给单位打投诉电话算名誉权侵权吗
  • 对方是小三可以去她单位拉横幅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