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证必须以文字、符号、图画等方式记录或表达人的思想,并且所记录或表达的思想内容必须能够被人们认知和理解,以便发现信息。
书证所记录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必须与待证明的刑事案件事实有关联,能够证明案件事实。
法律依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如果提交原件或原物存在困难,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提交外文书证时,必须附有中文译本。
根据文书的内容和所产生的法律效果进行分类,书证可以分为处分性书证和报道性书证。
(1)处分性书证是指记录一定意思表示或行为,可以设定、变更或消灭某一特定法律关系的书证,例如委托书、遗嘱、契约、合同等。
(2)报道性书证是指只是报道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而不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为目的的书证,例如日记、信件等。
根据这一分类标准进行划分的意义在于,处分性书证可以直接证明有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具有较强的证明力。报道性书证一般不具有直接的证明作用。然而,某些书证可以直接证明案件的性质、作案动机和目的,可以鉴别其他证据的真伪,揭穿犯罪分子的狡辩和虚伪陈述。在贪污等经济犯罪案件中,书证是不可或缺的证据。
电话录音作为视听资料证据在民事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在合法手段取得且不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下,电话录音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根据相关规定,合法获取的电话录音内容若与案件相关并能证明事实,法院会确认其证明力。但当事人需注意合法获取手段,并准备应对对方可能的异
刑事法庭审理程序的相关规定。包括开庭时提供当事人信息,法庭调查阶段审查犯罪事实和证据,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以及合议庭评议和审判阶段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和相关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具有法律效力。
言辞证据的定义、特点、审查证人的内容以及言辞证据的形成过程。言辞证据是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包括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其特点在于静态与动态并存,兼有易变性。审查证人时,需审查其作证能力、证言内容来源、是否具有利害关系等。言辞证据的形成包
一起商业纠纷案件。原告向被告供应货物,被告欠下货款并写下欠条。后原告再次向被告运送货物,被告陆续支付部分款项后,仍欠货款。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支付货款及逾期欠款利息,并承担诉讼费。案件的事实和理由已详细陈述,证据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