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判决书生效后,被执行人应按照判决书确定的时间支付赔偿。
(2) 如果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生效判决书,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应在6个月内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第二百四十三条
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方式解决争议是首选的途径。如果双方不愿协商或无法达成一致,当事人可以选择调解程序或仲裁程序。
当事人可以向本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程序是自愿的,只有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才能受理该案件。当事人也可以选择不经过调解而直接申请仲裁。另外,工会与用人单位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不适用调解程序,当事人应直接申请仲裁。
如果经过调解后双方仍无法达成协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仲裁程序是强制性的必经程序,即只要有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且符合受案条件,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如果当事人要将争议起诉到法院,必须先经过仲裁程序,未经过仲裁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时,可以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适用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数额较小的经济债务等纠纷的解决方法
解决多种纠纷的方法。对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及小额经济债务等,可采用亲劝法,通过亲朋好友的劝说达到解决效果;对于邻里间的堵路、用水等纠纷,可用亲身体验法,让当事人现场感受问题的严重性。联合调解法适用于影响广泛、涉及多领域的群体纠纷;急事急办法则用于时间
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相关事宜。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经济困难的劳动纠纷当事人可申请法律援助,包括请求国家赔偿、社会保险待遇等事项。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旨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劳动争议的产生源于劳动权利和义务的不规范行为,以及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主体的利
差旅费的纠纷是否属于劳动纠纷,取决于其性质。差旅费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等。企业应建立规范的差旅费报销制度,包括补贴标准、住宿标准、出行交通工具乘坐标准等,以控制差旅费用,防止违规行为。
拖欠农民工工资后相关的经济补偿方式和法律手段。当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时,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其支付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等,并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如调解协议达成后用人单位未履行,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发出支付令或执行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