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复议机关对复议案件进行审查后,维持决定是指:
1、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2、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3、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4、被申请人不按照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
(一)行政复议申请书。申请书中应载明申请人基本信息、被申请人名称、明确具体的复议请求及相关事实与理由。
(二)申请人为自然人的,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申请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提交主体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明书、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三)如需委托,提交授权委托书、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委托律师的,还需提交律师事务所函、律师执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四)申请人的联系方式,委托代理人的联系方式。联系方式主要是常用手机号或者常住地址,以便于沟通、协调和文书送达。
(五)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六)申请人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七)证明自己主张的相关证明材料。
行政复议法律责任的定义及形式。行政复议法律责任指行政复议机关、复议工作人员及被申请人在复议过程中违法或不当行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可通过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来承担,而刑事责任则主要通过刑罚和非刑罚处罚方式来承担。
行政复议中不同形态的被申请人情况。包括独立被申请人、共同被申请人、继续行使被撤销行政机关权限的行政机关、法定授权的组织作为被申请人以及批准机关为被申请人等。此外,还详细阐述了派出机关、派出机构、内设机构作为被申请人的情况,涉及以自己名义对外作出的具体
劳动局处罚行政复议的相关法律流程。当劳动局对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时,应在三十日内答复。行政复议机关需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依法处理或转送其他机关处理。同时,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会提出审查意见,经同意或讨论后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包括维持、履行职责、
我国法律规定,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十日。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