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事案件再审期间,原判决、裁定按以下方式处理:
(1)、再审期间不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2)、但被告人可能经再审改判无罪,或者可能经再审减轻原判刑罚而致刑期届满的,可以决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六十四条
(一)刑事诉讼中的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交付执行机关,以将其所确定的内容依法对诸实施,以及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变更执行等诉讼问题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执行是刑事诉讼的最后一个程序,也是国家刑罚权得以实现的关键阶段,但并非判决,裁定的整个执行过程和一切活动都属于刑事诉讼的范围属于刑事诉讼活动的,又包括两个方面:
1、人民法院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交付执行。
2、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变更,如暂予监外执行,减刑,假释等、而执行机关对罪犯的监管,教育,组织劳动等则不具有诉讼活动的性质,而属于司法行政活动执行要求合法、及时。
(二)合法体现在,作为执行对象的只能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和裁定,因此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及时是及时执行生效的判决。
爷爷的犯罪记录对孙子报考公务员或申请入党的影响。文中指出,如果孙子没有加入这些政治背景相关的活动,爷爷的犯罪记录对其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但报考公务员和申请入党时,政审环节会审查家庭背景,爷爷的犯罪记录可能导致孙子政审不通过。文章还介绍了直系血亲的定义
未成年杀人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问题。审查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证据材料欠缺或矛盾,以及户籍证明权威性受挑战。审查原则包括准确查明年龄、有利于被告人、实事求是、灵活适用。审查方法包括审查书证、听取供述和辩解、调取证人证言以及慎重运用骨龄鉴定。完善未成
公安刑事赔偿范围的法律规定。依据国家赔偿法,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处理中,若存在非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侵犯人身权或财产权等情况,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具体情形包括违反拘留措施、违法对财产采取强制措施、再审改判无罪等。
再审的条件,包括再审的主体、客体、决定和期限。再审主体必须是法定的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和公职人员。客体是确有错误的已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再审决定需由有权组织作出裁定书以决定再审。对于民事、行政案件,再审申请期限为6个月;刑事案件则需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