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人一般不能单方申请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在医疗费诉讼中,如果赔偿问题引发争议,当事人可以共同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以确定赔偿金额。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于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应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如果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鉴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医疗事故赔偿应考虑以下因素来确定具体赔偿金额: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以及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非医疗事故的情况下,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1. 鉴定申请书:提交的鉴定申请书需一式三份,其中要清楚写明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以及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院号、住址、工作单位、事故或纠纷发生的时间等,并提出申请鉴定的理由。对于曾经进行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需明确写明原鉴定结论,并由申请人签字盖章。
2. 申请人单位或村(居)委会的介绍信:该信主要用于证明申请人的身份。
3. 陈述意见书。
4. 病历或病历摘要、各种检查诊断报告单的原件或复印件。
5. 进行过尸体检验的情况下,需提供尸检报告。
6. 证人证言:如果有人可以作证,可以制作证人证言。证人证言需详细写明证人的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以及证明的事实,包括时间、地点、事实经过,并由证人签字盖章或在证词上留下指纹印。
7. 进行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下,需提供原鉴定报告书。
8. 有关物证。
9.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10. 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应按规定交纳鉴定费。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协商调解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前提是双方遵守法律规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调查后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或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鉴定。
根据《民法典》规定,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有过错导致患者受损时,应承担赔偿责任。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构成医疗侵权责任的要件,可以通过司法鉴定来确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如果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