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探视权 > 《民法典》对探望权是如何规定的

《民法典》对探望权是如何规定的

时间:2022-03-08 浏览: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10922
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而探望权行使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由法院判决。有不利于探望子女情形,可向法院申请中止探望。关于《民法典》对探望权是如何规定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一、《民法典》对探望权是如何规定的

1、民法典对探望权的规定如下:

(1)、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2)、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3)、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父母的探望权】

二、探望权中止的条件有哪些

探望权的中止,是指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探望权不宜继续行使,而由人民法院依法暂时停止探望权的行使。探望权是离异父母依法享有的法定权利,不得任意阻碍、限制甚至剥夺。但是,如果行使探望权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有的甚至严重损害子女的利益时,就应对其探望权的行使给予必要的限制。一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探望权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

2、探望权人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可能危及子女健康的;

3、探望权人在行使探望权时对子女有侵权行为或者犯罪行为,损害子女利益的;

4、探望权人与子女感情严重恶化,子女坚决拒绝探望的;

5、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中止探望权的惟一条件是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至于其他原因,如父母之间相互关系恶化,或探望权人未及时给付抚养费等,都不能成为中止探望权的理由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什么情形可以剥夺另一方探望孩子的权利

    离婚后子女的探望权问题。法定上,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权,探望权的行使需遵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只有在对方对孩子有害的情况下,才能中止其探望权。探望权的产生源于离婚后,它不仅是法律上的权利,更是基本人权和父母子女间情感的体现。

  • 被强制隔离戒毒是否允许探视非直系亲属

    我国关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探视规定。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戒毒人员可以外出探视配偶和直系亲属,非直系亲属不得探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两年,表现良好者可提前解除,但特殊情况下期限可延长一年。解除戒毒时,场所会出具相关证明并通知家属等。

  • 离婚后孩子探望权的决定

    离婚后父母对孩子的探望权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双方都有权探望孩子,具体探望时间和方式由法院决定。法律依据为《婚姻法》第三十八条,协商不成可由法院做出判决。若探视对子女身心健康构成危害,法院可终止探视权。

  • 引发探望权纠纷的原因有哪些

    现行《婚姻法》规定,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修订后的《婚姻法》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 离婚后探视时间规定是怎样的
  • 有抚养权能带孩子移民吗
  • 离婚了儿子能跟妈妈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