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2)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1) 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2)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3)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有违法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
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时,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
调查终结后,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
(1) 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 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3) 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4) 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病危是否能免除行政处罚的问题。虽然病危状况本身不能免除处罚,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以及特定情节和表现等,可以考虑是否免予行政处罚。
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是否可以参军的问题。根据征兵政治审查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如果满足政治条件,包括热爱党、祖国、军队等,并且没有涉及其他不符合征集服现役的情形,那么他们仍然可以参军。父母的失信情况不会对孩子的参军资格产生影响。
一、不予处罚是一种很轻的行政处罚。不予处罚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第一,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是处罚机关应当责令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第四,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
被许可人的违法行为尚不构成犯罪行政机关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情形有哪些
第三十六条 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