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专业术语,被父母扭送到公安机关后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可以被认定为自首。即使犯罪后被动归案,也有可能构成自首。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被动归案存在三种情形,其中两种情形明确不属于自首,一种情形存在争议。
被司法机关缉拿归案或被群众扭送归案的情况下,无法认定为自首。
被亲友扭送到公安机关归案的情况下,存在不同的观点。然而,只要被告人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并接受司法机关的审查和裁判,就可以被认定为自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被告人并非出于主动投案,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或者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情况,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公安机关对于被扭送人员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公安机关会同时对被扭送人、被害人和证人进行询问,并根据所形成的材料移送县级以上相关部门审批。
公安机关在接到被害人或证人将嫌疑人扭送至公安机关时,会立即经审批后将被扭送人送入留置室。在留置期间,会先进行一次盘问,然后进行讯问,根据所形成的材料移送县级以上相关部门审批。
公安机关在留置期间会对嫌疑人进行盘问,并在必要时到现场收集相关证据。然后,根据分析案情,如果认为构成犯罪,将所形成的材料送往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相关部门审批,呈请立案、破案或刑事拘留。如果认为是治安案件,通常将所形成的材料送往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相关部门审批。
常见的非主动归案情况主要包括被司法机关缉拿归案、被普通群众扭送归案和被亲友扭送到司法机关归案。前两种情况不构成自首,但如果是被亲友扭送归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也可以按照自首对待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时间限制和相关规定。自动投案必须在犯罪嫌疑人尚未归案前进行,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犯罪较轻者可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首先,文章阐述了自首的认定标准和从宽处罚的原则。其次,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处罚,包括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和保险赔偿问题。再次,描述了肇事逃逸造成严重后果的法律处理。最后,针对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情况,文章指出将根据
公民的扭送权利及其法律意义。公民扭送是阻止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扭送行为体现了公民的人权和社会正义。公民的扭送权利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是正当且合法的。司法机关要求犯罪嫌疑人提供保证人或保证金以确保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扭送行为能够保护被害人的权益免受犯罪侵害
挪用公款罪的数额巨大标准,根据刑法第384条的规定,详细阐述了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以及数额巨大的具体标准,并列举了相应的立案情况和刑罚幅度,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挪用公款罪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