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专业术语,被父母扭送到公安机关后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可以被认定为自首。即使犯罪后被动归案,也有可能构成自首。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被动归案存在三种情形,其中两种情形明确不属于自首,一种情形存在争议。
被司法机关缉拿归案或被群众扭送归案的情况下,无法认定为自首。
被亲友扭送到公安机关归案的情况下,存在不同的观点。然而,只要被告人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并接受司法机关的审查和裁判,就可以被认定为自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被告人并非出于主动投案,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或者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情况,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公安机关对于被扭送人员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公安机关会同时对被扭送人、被害人和证人进行询问,并根据所形成的材料移送县级以上相关部门审批。
公安机关在接到被害人或证人将嫌疑人扭送至公安机关时,会立即经审批后将被扭送人送入留置室。在留置期间,会先进行一次盘问,然后进行讯问,根据所形成的材料移送县级以上相关部门审批。
公安机关在留置期间会对嫌疑人进行盘问,并在必要时到现场收集相关证据。然后,根据分析案情,如果认为构成犯罪,将所形成的材料送往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相关部门审批,呈请立案、破案或刑事拘留。如果认为是治安案件,通常将所形成的材料送往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相关部门审批。
常见的非主动归案情况主要包括被司法机关缉拿归案、被普通群众扭送归案和被亲友扭送到司法机关归案。前两种情况不构成自首,但如果是被亲友扭送归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也可以按照自首对待处理。
讯问时间的限制及相关规定。在传唤和拘传的情况下,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案情重大复杂可延长至24小时。对已被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应在24小时内讯问。讯问时需由至少两名侦查人员进行,地点应在看守所内或在指定地点,并需出示证明文件。讯问过程中需制作笔录
刑事诉讼中的扭送行为,包括其定义、权利与限制。公民在特定情况下有权将犯罪嫌疑人扭送给司法机关处理。扭送是中国法律赋予公民协助打击犯罪的权利。但扭送对象只能送往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这一限制对保护扭送对象和应对反抗威胁不利。建议扩大接受扭送对象的范围
公民扭送犯罪嫌疑人的必要程序,包括公民扭送的法定情形、接收机关的处理程序以及对扭送人的奖励和告诫。公民扭送是打击犯罪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必须遵循法定程序,确保不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扭送的意义和条件,介绍了公民扭送违法犯罪分子的相关规定。文章指出,公民有权将当场抓获的违法犯罪分子扭送给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包括通缉在案、越狱逃跑及正在被追捕的情况。但扭送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人身安全问题以及接受扭送对象范围过窄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