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的适用范围较广,不仅适用于欠缺有效要件的合同领域,还适用于有瑕疵的意思表示及民事行为场合。而解除仅适用于已有效成立的合同在提前消灭的情况。
撤销的原因由法律直接规定,而解除的原因既有法律规定的,也有当事人约定的。
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应在撤销权的行使期间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或变更。而解除权的行使有协议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如果是协议解除,双方达成一致即可解除合同,无需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
撤销具有溯及力,被撤销的民事行为自始无效。而解除往往无溯及力,只有在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或法律有特别规定及违约解除非继续合同时,才具有溯及力。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或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解除一般适用于单方违约的情形,对于双方违约的情形则较为复杂,需要判断哪一方的违约是根本违约,解除权的行使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并不是只要对方违约就必须解除合同,而要判断这种违约是否为根本违约,是否采取解除措施可能会给自己造成更大损失。因此,合同解除权的行使必须符合正当目的。
合同解除意味着交易失败。如果一方违约就解除合同,将给市场交易带来沉重的交易成本,并对市场交易秩序和安全造成冲击和破坏。
合同的目的与合同的主要义务相联系,违反主要义务将使合同目的难以实现。而单纯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附随义务一般不会导致合同目的丧失,不能以此为由解除合同。
不适当履行是指债务人交付的货物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即履行有瑕疵。如果瑕疵并不严重,一般要求采取降价和修补办法予以补救,而不宣告合同解除。如果瑕疵本身可以修理,非违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修理瑕疵。给予非违约方要求修理瑕疵的权利,实际上使其获得修补瑕疵的机会,从而避免解除合同的发生。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当事人可协商解除合同并约定解除条件。解除权的消灭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期限限制。合同终止后,结算清理条款仍有效,包括银行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支票结算、汇兑和委托收款等方式。清理应按合同约定进行。
我国《合同法》中解除合同与终止合同的区别。合同终止是指按约定履行完毕后结束,而解除合同是在期满前结束。合同终止有多种情形,终止后当事人需履行通知等义务。合同解除可由当事人协商或法定情形导致,解除后未履行部分终止,已履行部分可要求恢复或赔偿。合同解除与
合同违约前的正常履行处理方法以及合同解除的情形。对于预期违约,守约方可采取自救措施、寻求司法救济或坚持合同效力。合同解除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以及债务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
《合同法》中关于解除合同的条件。包括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以及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等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同时提及了相关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