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
敲诈勒索罪的刑罚根据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
对于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对于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在威胁的方式、实现威胁的时间、威胁的内容以及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等方面存在区别:
抢劫罪的威胁是在被害人面前直接发出的,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当面发出,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或第三者转达。
抢劫罪的威胁表现为扬言如不交出财物,就要当场实现所威胁的内容;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一般表现为,如不答应要求将在以后某个时间实现威胁的内容,但当场实现的也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抢劫罪的威胁都是以杀害、伤害等侵害人身相威胁,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则比较广泛,包括对人身的加害行为或者毁坏财物、名誉等。
抢劫罪是在实施威胁当场取得财物,而敲诈勒索则可以在当场,也可以在事后取得。因此,如果案件事实符合抢劫罪的特点,应以抢劫罪论处;如果其中有一条不符合,则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的法律处罚。对于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金额大小,会受到刑法和法律的制裁。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中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财产,将面临有期徒刑和财产处罚。同时,《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也对此类行为做出了相关规定,涉及收受贿赂
个体户是否适用职务侵占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个体户的财产被侵占通常不构成职务侵占罪,而是构成一般的侵占行为,应按照侵占罪的规定追究责任。文章还详细解释了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适用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法律解释及适用。文章详细阐述了诽谤他人的认定标准、情节严重的认定、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认定,以及对于重复实施诽谤、辱骂恐吓他人和敲诈勒索的行为的定罪处罚。
敲诈勒索罪未遂与既遂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未遂指犯罪分子未实际占有被勒索财物,既遂则是已经占有。未遂犯可参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敲诈勒索罪的相关规定及犯罪未遂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