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举证期限的,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处理:
(1)申请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并通知其他当事人。延长的举证期限适用于其他当事人。
(2)申请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通知申请人。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条
举证期限是贯彻民事诉讼“适时提出主义”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以诚实信用原则指导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具体体现。
“适时提出主义”要求当事人必须根据诉讼的进展状况,在适当的时期提出攻击防御方法。
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证据的收集和提出主要是当事人的责任。在实务操作中,往往会出现一方当事人出于诉讼拖延或诉讼突袭的不当目的而迟延提出证据的现象,由此造成对方当事人的攻击防御困难,法院也难以获得完备的信息以妥善的解决纠纷。
为了防止此种现象的出现,民事诉讼法必须有某种对策性安排。此种安排综合体现为举证期限制度。
电话录音作为视听资料证据在民事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在合法手段取得且不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下,电话录音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根据相关规定,合法获取的电话录音内容若与案件相关并能证明事实,法院会确认其证明力。但当事人需注意合法获取手段,并准备应对对方可能的异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本诉的被告可以向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4条第3款,反诉和增加诉讼请求的提出时间是:举证期限届满前。在责任性质上,医疗损害责任是一种替代责任,由医疗机构对其医务人员给患者造成的损害承
管辖权异议不成立案件举证期限是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超过十五日,小额诉讼案件的举证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七日。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
我国法律规定,开庭前是需要对证据进行交换的。那么行政诉讼法院收到被告提交的证据需要交给原告吗?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的,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但重大、疑难和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再次进行证据交换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