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权是指因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国家或集体土地的权利;地役权是指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利而使用的权利。
地上权的产生是因为土地划拨、乡村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等;地役权的产生是基于供役地的存在,一般是通过设定地役权合同或根据遗嘱的单独行为。
地上权的消灭是基于年限的规定;地役权的消灭是由于土地灭失、目的事实不能、抛弃、存续期间届满或其他预定事项的发生。
地上权可以进行转让、抵押、出租等权利处分;地役权仅具有使用和为附属行为的权利。
地役权人在供役地上建设的设施可供供役地人使用,而地上权人则无此义务。
地役权人的积极权利包括对供役地的利用权,可分为占有状态的利用和非占有状态的利用。例如,在他人土地上建设并维持水渠是占有状态的利用,而在他人土地上通行是非占有状态的利用。当供役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或第三人妨碍地役权人实施必要的利用行为时,地役权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
地役权人的消极权利是指限制或禁止供役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在该土地上实施一定行为的权利。例如,禁止妨碍通风、禁止妨碍采光、禁止工程作业等都属于消极的权利。
地役权人行使权利时,应尊重供役地所有人、使用人的合法权益,尽可能避免损害的发生。如果因行使地役权而不得不造成损害,应按照公平原则给予适当的补偿。如果地役权人行使权利的方式不当或对避免损害缺乏必要的注意,应承担所造成的损失的赔偿责任。
地役权人对供役地的使用应选择损害最小的地点及方式,以增加需役地价值的同时不过分损害供役地的使用。如果地役权人行使地役权的行为对供役地造成变动或损害,应事后恢复原状并补偿损害。
地役权人对于为行使地役权而在供役地修建的设施,如电线、管道、道路,应注意维修,以免供役地人因设施损害而受到损害。另外,在不妨碍地役权行使的限度内,地役权人应允许供役地人使用这些设施。
关于土地纠纷申诉期限和土地纠纷处理原则的相关内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规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土地纠纷处理需依法进行,保护土地现状和合法权益,维护历史协议和乡规民约,合理处理无偿占有或平调引起的纠纷,保护原社队或个人的权益等。同时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法律依据和立案标准。相关规定指出,非法占用农用土地并改变其用途,导致耕地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或污染的行为构成犯罪。具体立案追诉标准包括占用基本农田、防护林地或特种用途林地等数量达到一定标准的行为。此外,文章还阐述了非法占用林地和耕地的具
山东省建设厅为确保被拆迁人享受最低住房保障所采取的措施。该厅明确了无论被拆迁人的住房面积大小、质量如何,都应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得到相应的货币补偿和安置房。新规定旨在改善住房困难户的条件,确保他们不因拆迁而失去最基本的住房保障。
一方行使使用权或所有权时,享有要求另一方提供便利或接受限制的权利。相邻权包括土地和地上的建筑物。相邻权实质上是对所有权的限制和延伸。地役权受到损害之后,受害人可以直接提起地役权受损害的请求之诉。相邻关系的产生一般都是无偿的,而地役权的设立一般都是有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