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有哪些构成要件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有哪些构成要件

时间:2022-08-12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31484
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关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有哪些构成要件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有哪些构成要件

1、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

(3)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4)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

3、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量刑是怎样的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量刑标准一般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怎么样判断是否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有哪些构成要件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辩护词

    辩护人通过对案卷材料的认真研究,并多次会见被告人何某,又通过参与今天的法庭调查,对本案事实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根据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怎么判刑
  • 什么是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什么意思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