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危害公共安全罪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法律解析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法律解析

时间:2025-03-04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9040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相关法律知识科普】投放危险物质会构成犯罪,投放投放虚假危险物质也会构成犯罪,受到法律追究,那么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什么意思,关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定义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该罪行在《刑法》第291条之一中得以规定。

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

该罪行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方面、主体要件和主观方面。

1. 客体要件

本罪行所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2. 客观方面

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 主体要件

本罪行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 主观方面

本罪行在主观方面要求故意犯罪。

三、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认定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区别:

1. 侵犯的客体不同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而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 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物质并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危险属性,而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物质必须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属性。

3. 故意的内容不同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故意内容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而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故意内容是危害公共安全。

四、相关法律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中得以规定。根据该条款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将受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若造成严重后果,则将受到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法律解析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法律解析,包括定义、构成要件、认定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以及相关法律。该罪行指故意投放虚假危险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在侵犯客体、投放物质属性和故

  • 打架造成轻伤的法律责任与处罚

    打架造成轻伤的法律责任与处罚问题。文章指出打架行为违法,涉及故意伤害罪应追究刑事责任。受害方既是受害人也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应给予治安行政处罚。对于民事损失,双方应相互赔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故意伤害犯罪的法律责任和申诉途径,以及打架斗殴的罪名问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量刑是怎样的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量刑标准一般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有哪些构成要件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辩护词
  • 什么是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什么意思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