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二十八条,指挥人员如果违抗命令、临阵畏缩、作战消极,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导致战斗或战役遭受重大损失或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尽管这两种犯罪都涉及到违抗命令的行为,但其含义是不同的。
在战时违抗命令罪中,违抗命令的行为本身就构成了犯罪的主要内容,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基本依据,不需要再有其他具体的危害行为。而在违令作战消极罪中,犯罪的主要内容是临阵畏缩、作战消极,并造成严重后果,违抗命令只是限制条件,说明行为人违反并抗拒执行上级命令,但其严重程度尚未达到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程度。
因此,在违令作战消极罪中,仅凭违抗命令的行为本身是不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然而,如果行为人在作战消极罪中违抗命令的行为本身性质恶劣、危害严重,符合战时违抗命令罪的构成条件,应根据竞合犯罪的原则,以战时违抗命令罪定罪处罚。
隐瞒、谎报军情罪的认定。该罪侵犯的是军情报告秩序,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隐瞒、谎报军情的行为会对作战造成危害,涉及故意掩盖真实军事情况或报告不真实情况的行为。犯罪主体主要是担负报告军事情况任务的特定人员。
关于投降罪和战时临阵脱逃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投降罪指的是军人在战场上因畏惧战斗而投降敌人的行为,将受到刑法严厉处罚,最高可判死刑。而战时临阵脱逃罪则是指军人在战场上临阵脱逃的行为,其处罚程度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
违令作战消极罪是指指挥人员违抗命令,临阵畏缩,作战消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违令作战消极罪侵害的客体是军人参战秩序。
第四百二十九条 在战场上明知友邻部队处境危急请求救援,能救援而不救援,致使友邻部队遭受重大损失的,对指挥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